辽南京 编辑

古代辽国陪都

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今北京西南)。

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号“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金中都。

历史背景

其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中都。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升北京(当时的幽州)为陪都,成为大辽五京之一的辽南京。这意味着北京的城市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演变成草原游牧民族王朝重要的陪都,并初步具备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功能。

辽南京又称燕京、析津府,是在唐代幽州城基础上建设的城市。

澶渊之盟给两国带来了百余年和平,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燕京城更加繁荣。据《契丹国志》记载:南京城“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必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 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辽南京一直稳居辽第一大城市,更是可与北宋首都汴梁比肩的繁华所在。

下一篇 海上之盟

上一篇 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