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代谢 编辑

生物学名词

肝脏代谢肝脏代谢

肝脏代谢,1.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2.肝与糖代谢: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肝脏代谢肝脏代谢

文字

肝脏代谢作用及常见问题揭示

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3.肝与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所以肝病时血浆蛋白减少和血氨可以升高。

4.肝与脂肪代谢: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多余的胆固醇随胆汁排出。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相对恒定的。

肝细胞会自动调节,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5.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D、E、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当肝功障碍,使得其他脏器合成维生素不能通过肝脏利用,致使维生素缺乏。也就是为什么肝病患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

6.激素代谢: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及性征改变。

肝病患者出现“肝掌”和“蛛蜘痔”,就是因雌激素分泌过多使小动脉扩张而引起的。

7.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抗原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

医生们一再强调,患有慢性乙肝的病人,不能喝酒,原因就是酒精里边的甲醇和乙醇对肝脏有直接的破坏作用,而肝脏的解毒功能已经渐弱,容易被侵犯。

8.防御机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血中的异物、细菌、染料及其它颗粒物质。

肝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难以抵抗外界治病原的入侵,人体容易中毒或感染。如流感、发热等症状,使肝病容易反复加重。

9.调节血液循环量: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制造凝血因子: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种凝血因子,其中最重要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都是在肝脏内合成的。

10.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3周内至8周内长至原有大小。

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肝脏就像一个化学工厂,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肝脏对它们起着重要作用,当肝细胞损伤时,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因此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酯的改变,是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的重要手段。

食物中的脂类经消化吸收后主要以乳糜微粒(CM)的形式存在。乳糜微粒进入肝细胞后,经肝脏脂肪酶的作用,催化剩余甘油三酯的水解,胆固醇酯(EC)被脂酶催化水解成胆固醇(UC),或进一步转为胆汁酸盐(BA),与胆固醇一道从胆汁排出。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等也可参与甘油三酯的合成,供肝脏生产新的脂蛋白。脂类通过脂蛋白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进行代谢。血浆脂蛋白几乎全部由肝合成。在肝细胞内,脂类和蛋白结合。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在肝内合成后分泌,低密度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产物。

肝脏有合成脂肪酸的作用。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合成脂肪加速酶,这个酶体系需要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还原型辅酶Ⅱ(NADPH)和生物素等参加。人类细胞质的脂肪酸合成酶系统是一个多酶复合体。肝脏不仅合成脂肪酸,同时又进行脂肪酸的β氧化。

下一篇 肾脏排泄

上一篇 药物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