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通 编辑
圆通,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佛教用语。称佛、菩萨达到没有无明、烦恼的障碍,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
词语出处:《楞严经》卷二二:“ 阿难 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涵义
1.通达事理;处事灵活。《梁书·处士传·陶弘景》:“ 弘景 为人,圆通谦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抚台是个极圆通的人,虽然疑心他,却不肯去盘问他。”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
2.文辞周密畅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然骨掣靡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
3.佛教语。圆,不偏倚;通,无障碍。谓悟觉法性。《楞严经》卷二二:“ 阿难 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宋 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记一圆通。” 宋 沉辽《奉赠行师参慎禅师》诗:“ 观音 二十五圆通,止在禅师一指中。”
4.方法论:圆,做人圆润;通,做事通理。“从理论上讲,人心可以无欲,终生感到幸福。从现实来讲,事物始终变化,时刻做到圆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