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级储量 编辑
C级储量(category C reserves)是衡量和区别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个级别,最早于1910年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第11次会议上提出,用以代表不可能用数字表示的铁矿床储量,后来在前苏联一直用来表示勘探程度较低的矿产储量,并进一步分为C1和C2两级。
1959年中国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的储量级别中,也有C1和C2级储量之分。其中C1级储量是指经过初步勘探,对矿体的构造及产状、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已作大致了解或初步研究的矿产储量;或由B级以上储量地段向外推算的储量。C1级储量与其他级别储量配合,可作为矿山企业设计和投资的依据。C2级储量,即为当时所指的远景储量。1977年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及冶金部共同制定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和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建材总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两个文件所公布的储量级别中,C级储量是指基本控制了矿体的构造、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基本确定了的矿产储量,也是在地质勘探阶段探明的,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主要储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