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虚有盛候 编辑
病因病理学术语
至虚有盛候 病因病理学术语。《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医案记载
朱炳林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是经验之谈。辨证论治,必辨虚实。一旦出现“大实”或“至虚”局面,多为生死存亡之际,辨之尤难。试读下列医案——
韩茂远,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皆曰阴证。士材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与大承气汤,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节录自《古今医案按》)。
这是典型的“大实有羸状”医案,李中梓能力排众议,敢用大承气汤,其真知灼见与胆大心细值得我们探究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