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岳军事会议 编辑
南岳军事会议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蒋介石亲自主持军事会议。主要有三次(有说四次)。第一次会议是1938年11月25~28日,主旨是对抗战作出新的部署。蒋介石致开幕词称:这次抗战依照预定的战略和政略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撤退,岳阳沦陷为第一时期;从今以后是第二时期。第一期的战略是消耗敌人,诱敌深入于有利于我军决战的阵地;第二期是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会议制定了《第二期抗战之要旨》等文件。重申了继续实施持久作战的方针,采取转守为攻、牵制消耗敌人的战术,粉碎日军“以华制华”的阴谋。第二次会议是1939年10月29日~11月5日,中心议题是检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得失,确定后期抗战应采取的战略。蒋介石在报告中强调: “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第三次会议是1941年10月16~21日。主要内容是检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缺点。
从抗战的相持阶段到反攻阶段初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衡山召开了四次军事会议,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这四次军事会议,会议均是在古镇西侧白龙潭上的圣经学校举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38年11月20日至25日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参会的由第三、第四、第七、第九战区长官、将领及湘赣粤桂四省省主席等要员两百多人,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一是检讨第一期抗战得失,按照战略和政略明确武汉失守前为第一期抗战阶段。二是制定二期抗战方略。三是按照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新战略方针的要求,重新调整战区划分,调整部分指挥官以及兵力部署。这次会议因处在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向相持阶段转变的时刻,因而十分引人关注,会议取得的成果对整个抗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向世人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其次是适时地实行了战略转移,“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等战略思想体现了持久抗战的的原则;最后会议精神体现了国共合作团结御辱的基本方针,蒋介石还接受共产党的建议,着手在南岳共同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游干班由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任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游干班从1939年2月开始到1940年3月结束,共举办三期,培训了近三千名游击骨干力量,这近三千人的学员大部分来自各战区下级军官和部分地方党部政工人员以及一部分青年学生。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也以“胡光”的化名参加了培训。相持阶段要发展敌后游击战的思想最初是由朱德总司令在武汉参加高级将领会议时书面向蒋介石提出的,当南岳军事会议决定开办并向共产党方面发出派教官的电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去吧!去讲讲我们的道理。于是,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了一个三十多人的教学班子,对外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代表团由叶剑英担任团长,教官由李涛、边章伍、吴奚如、李崇、薛子正等组成。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一行住在南岳衡山脚下的一座叫“桔盈圃”和“果园”的富家民房。游干班训练课程分为“精神训练”、“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三大类,同时还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领袖人士演讲或作报告,如周恩来演讲了“中日战争之政略战略的问题”,胡愈之演讲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分析”等。两党合作举办的这三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为推动敌后游击战的开展培训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为全面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共合作史和抗战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