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曦炳 编辑

生物教师

寸曦炳(1892—1952),字旭初,原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司前同风里大竹(今攀枝花市仁和区永富乡大竹村)人。1911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博物地学部。曾任教育视导员、教育局长等职,1952年患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0岁。

人物生平

寸曦炳先生遗照寸曦炳先生遗照

寸曦炳(1892—1952),字旭初,原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司前同风里大竹(今攀枝花市仁和区永富乡大竹村)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稍长,就学于永仁桂香书院、昆明成德中学。1911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博物地学部。在进步学生领袖陈潭秋、钱亦石的领导下,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树立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进步思想。1922年在武昌高师毕业,赴日本考察。后加入七国学生组织的“中亚细亚地区生物考察团”,进行了一年实地考察,并撰写论文。考察团派寸曦炳为代表参加法国巴黎生物研究会举办的学术论文讨论会,获得奖章及显微镜、照相机等奖品。回国后,在昆明成德中学、云南省立模范优级师范任教,并短期应聘为云南省教育厅视导员。1924年设置永仁县,寸曦炳毅然放弃省城工作应邀回家乡兴办教育,任永仁县劝学所所长,提出“发展师范教育、普及初等教育”的建议。同年9月开办男、女初级师范各一所,兼校长。1928年劝学所改为教育局,任局长。鉴于私塾教材陈旧,教法保守,遂呈请省教育厅批准取缔私塾,积极发展新学,并提倡创办初级中学,得到县长和士绅支持。1929年永仁县初级中学在仁和成立,为攀枝花市境内最先开办的中学,被推举为校长。1933年,学校迁大田(今大田初级中学校址)。为筹措教育经费,对全县庙产进行调查,与各方协商划出部分田租作为办学之资。1936年辞去教育局长,专务学校工作,亲自设计并监督施工新建校舍,包括教室、礼堂、舞台、办公及生活设施,并开辟运动场,修建游泳池,广种花草树木,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校园,还在校门上亲笔题词“青山绿水好读书”,并请云南省著名书法家布青扬书写校名。

寸曦炳先生、夫人欧阳静贞及大女儿村琼辉寸曦炳先生、夫人欧阳静贞及大女儿村琼辉

寸曦炳特别注重对学生循循善诱,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学意识为目的。除礼聘省内外优秀人才任教外,亲自担任数学、理化、生物等课程的教学,为教师示范。在教学上重视直观与实践原则,购置了应有的理化实验仪器,并自制幻灯、地球仪、图表、模型,采集动植物标本,又筹款购进《万有文库》一套及其它图书1000余册充实学校图书馆。1936年,主持举办学生运动会,亲自谱写《会歌》一首,为永仁县及今攀枝花市境内最早的一次现代运动会。

抗日战争时期,寸曦炳重视团结抗敌的宣传教育,亲手在校门粉墙上作宣传画两幅:一为怒吼的雄狮,题词“怒吼吧,中国”;一为并立的两只长颈鹿,题词“精诚团结”。在校长的领导下成立了“抗敌后援会”,经常组织师生步行到永仁、仁和等地开展抗日宣传与募捐活动。

1941年,寸曦炳奉调赴云南鹤庆、丽江、中甸、维西任国民教育视导员。1944年又回永仁任教育局长。1945年,永仁县立中学一分为三:第一中学设永定,第三中学设仁和,原永仁初级中学改为第二中学,仍住校本部大田。寸曦炳奔走于三校之间,筹措经费,选聘教师,指导教学,历尽艰辛。其时永仁县的中、小学教师中已有不少是永仁初级中学前几届的毕业学生。

1946年,寸曦炳卸教育局长职,回大田任中学校长至永仁解放。1950年3月,应邀出席永仁县第一次教育会议,对发展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建议甚详。此次会议做出决议,对寸曦炳发展永仁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我县元老寸旭初校长从事教育三十余年,满园桃李,咸赖心宣,灌输栽培,成绩斐然,对本县教育之推进勋绩卓越,应予由大会颁奖锦旗,藉表微忱,以励来兹。”

1951年,寸曦炳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工作,复制《美帝侵华百年史》连环画40余幅在全县流动展出两月余。1952年患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0岁。

下一篇 刘皑

上一篇 杨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