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日生日成 编辑
性日生日成,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用以表述人性生成变化的哲学命题。
王夫之把人的生理要求“声色臭味以厚其生”和道德意识“仁义礼智以正其德”两者的结合,看作是人性的内容,认定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一受成侀”、凝固不变,而是“日生则日成”、不断变化的。他利用《尚书·太甲上》中的“习与性成”和《周易·系辞上》中的“继善成性”等论题针对宋明道学唯心主义的性论,提出了他的“成性”说。
他认为,人的一生,就生理、心理等自然性能说,靠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营养,“取精用物”而得以成长,“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就人的智慧、道德等社会属性说,是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培养,“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迟久而始成”。所以,人性绝非在“初生之顷”就定型,一成不易,而是随着环境和教养的不同,“性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人性是“日生日成”、可以培养和不断完善的。
王夫之还认为,人性的形成,一方面是“命日受则性日生”,不断接受自然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在已生之后,“能自取而自用”,主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在“习”与“性”的关系中,王夫之认为,“习成而性与成”,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成乎人之性”;正是在“好学”、“力行”、“知耻”等自觉活动中,通过习行才可以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实现人的道德理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