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炭 编辑
黑陶烧制后期的工艺
渗炭工艺是黑陶烧制后期的一道工艺。是古代具体是指在400-600 摄氏度的条件下, 陶器的坯体由于大量水分的排出、有机物的分解等, 其内部的空隙内接近于真空, 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此时植物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将产生富含炭元素的黑色浓烟, 黑烟中的微小炭颗粒则逐步渗入陶器的表层, 致使陶器外表发黑、致密。
烧制陶器的工作,最初是在露天进行的。人们把凉干的陶坯放在柴草堆上,点火燃烧柴草,烧制陶器。用这种方法烧陶,由于温度较低,陶坯受热不均匀,烧成的陶器表面往往出现红褐、灰褐等不同颜色,陶胎的断面上可以看出未烧透的夹心。后来出现了陶窑,因温度较高,陶器在窑内受热均匀,质量明显提高,颜色也较一致。以后在烧陶过程中采用渗炭的方法,烧出的陶器呈黑色,被叫作“黑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