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县 编辑
西县古称西犬丘或西垂,又名西城,为先秦祖地,是秦文化的发源地,秦昭襄王时置西县,故治在今甘肃陇南盐官,当属陇西郡。《括地志》云:“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汉陇西西县是也。《清一统志》记载:“西县故城在秦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晋书》地道记载:“始昌城故西县城也”。
历史沿革
西县本名为“西”。据《史记·秦本纪》等记载,秦人先祖称自己的居住地为“西”。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西”的意思为“鸟在巢上”,“西”卤“同形。这种解释正好印证了秦人先祖的鸟图腾。秦人本为鸟部族,以鸟为图腾,“鸟在巢上”,意思为鸟部族居住的地方。同时,还有另一层意义。《尚书·禹贡》记载了“和仲宅西”的史实,即尧帝时期就有一族人称“和仲之族”,擅长天文观测技术,被尧帝派到西部来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他们所居之地称为“西”,即后来的“西犬丘”“西垂”,具体为今天的陇东南盐官川。秦人本为东夷族之一支,秦人先祖既崇拜“鸟”,又崇拜“太阳”,因此,有专家称秦人先祖为“阳鸟部族”。秦人部族一直称自己的这块祖地为“西”。这里有他们的宗庙、陵园,以及城池,秦国早期的都城也在这里。
“西县”之地,又名“西犬丘”“西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王国维《秦公敦跋》均认为在天水西南一百二十里。《汉书·地理志》云:“西,《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史记·夏本纪·索隐》曰:“嶓冢山在陇西西县,汉水所出也。”《后汉书·郡国志》云“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
西县之西字演化“西”卤“同形
《诗经·秦风》主要以马为题材所反映的正是秦人早期在西汉水上游盐官河流域的生产生活情形。其他唐诗诗作中关于西县题材的有:杜甫《咏盐井》,元稹《使东川·西县驿》,薛能《西县作》,《西县途中二十韵》等。
秦汉时期: 西县为陕-甘-川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线路与支点。得陇望蜀,北接渭水,南通川蜀,地理上处于古丝绸之路渭水线复线和茶马古道交汇处。
西汉时,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有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时期改西县为西治。
东汉时,地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即西汉天水郡)西县。
西县古城墙
晋时,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大军由汉中出发分两路出击。诸葛亮坐镇西县,作为战略预备队应付各个战场出现的不测。诸葛亮六次北伐至少三次以西县(或卤城)为根据地或战场(史称卤城大战),诸葛亮在失去街亭后“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西县为先秦祖地,是秦文化的发源地。据专家考证,其地域在今甘肃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秦人第一陵园遗址)以东,其文化类型明显有区别于大堡子山以西的以高寺头遗址寺洼文化为代表的西戎羌氐文化。
西县物华天宝,是秦人第一都城“西垂宫”所在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