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必楚 编辑

历史典故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其实,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议地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它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首先,亡秦大业虽成于天下民众,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确实当首推三个楚人——陈胜、项羽、刘邦。其次,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三户水(今河北临漳西)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以下即根据历史记载,考察这句名言的应验情况。

楚国地大物博,民性强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巧合的是,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相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亡秦大业”精神领袖则是楚氏王裔熊心,其立下“怀王之约”,促成项刘结盟;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刘邦的谋臣武将,除张良等少数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

《史记志疑》上对这句有两种解释,一个就是指楚国的三大姓,三户是指楚国三大姓昭、屈、景。另一个就是指即使楚灭亡后只剩三户人家,也必是他们灭亡秦,含义是说楚国人非常憎恨秦国。

下一篇 包山楚简

上一篇 楚虽三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