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评事 编辑
大理评事是官名,职责是判案。
汉宣帝时置廷尉左右平,简称为廷平,秩六百石。
历史沿革
《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掌平决诏狱”。
魏晋后无左右,直曰廷尉平(评)。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则称大理寺评。
隋唐时称大理(寺)评事,与大理正、司直同为法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由大理评改为此名,时置48人,掌推按刑狱,为正九品官,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减至十员,从八品下,掌出使推覆,后加为十二员。
北宋初犹有定员,与大理正、丞分掌断狱,其后别置详断官,本官遂为寄禄官。元丰改制,置十二员,凡隶左断刑之事务则与大理司直详断。南宋减为八员,正八品。
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置三员,正八品,掌推按,参议疑狱、披详法状。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减契丹评事一员,完颜永济大安二年(1210)减汉一员。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左评事四员、右评事八员,正七品。永乐元年(1403)改左、右各六员,如刑部、都察院诸司道,各带管直隶地方审录,二年复旧。弘治元年(1488),裁减右评事四员。
清顺治元年(1644),定堂评事满、汉各一员,正四品,十六年改正七品;康熙六年(1667)升正五品,九年定正七品,三十八年定左、右评事满、汉各一员,掌左、右两寺章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