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等爵制 编辑
五等爵制,是魏晋时期司马昭委托裴秀制定的制度,门阀形成的政治条件。
五等爵制的制定和九品中正制的蜕变是门阀形成的政治条件。五等爵位制是司马昭委托裴秀制定的。史载:“(裴)秀议五等之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受封者均是实力雄厚的土族,最大的是贾、裴、王三家。五等爵制制定以后,便成了西晋九品中正制选人的依据。
这时,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职逐渐被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僚所把持,使这制度成为他们培 植门阀家族势力的重要工具。此时“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而中正官则“计资定品”四,只重门第,不再注重乡议(德行)。 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对此一些直臣曾给予严厉抨击,司隶校尉刘毅上书论九品中正之“八损”,建议“罢中正,除九品”;司徒卫瓘等也上疏要求废除九品,“复古乡议里选”,但晋武帝借口“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回,继续实行这制度,使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现象愈来愈严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