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起 编辑

南宋人物

郑起(1199年-1262年),初名郑震,后改今名,字叔起,号菊山,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诗人郑思肖之父。南宋文人。

郑起早年科举失利,潜心于性理之学。嘉定十三年(1220年),离闽,出游临安。嘉熙四年(1240年),主游潜县学。淳祐四年(1244年),伏阙论史嵩之,得旨免解。淳祐六年(1246年),至江陵。次年,郑清之再相,登门斥其端平出师误国之罪,被执下狱,后为京尹所纵。淳祐十二年(1252年),主诸暨县学、萧山县学。宝祐二年(1254年),相继出任门尹和靖书院堂长、泰州胡安定书院山长、平江府三高堂长,开讲于无锡县学。晚年,归隐故园,潜心著述。景定三年(1262年),《易注》将脱稿而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郑起有讲义,著有《读书愚见》《太极无极说》《修攘事鉴》《南北要览》《深衣书》《乡饮酒书》等讲义,已佚。《全宋诗》卷三一八九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八七八收有其文。

郑 起(1199~1262年)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福建省连江县透堡岭兜人。为郑思肖生父。起少试礼部,不第,遂弃举子业,潜心穷理尽性之学,束躬修行。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出游临安(杭州),朝中辅政大臣慕起名,荐其为官,起耻恩出私门而婉辞不就。淳祐四年(1244年),同太学诸生上奏朝廷,言“丞相史嵩之奸臣状”,又上书建言“水火灾”,俱不报。淳祐七年(1247年),郑起闻奸臣郑清之再任宰相,愤然登门历数其罪,被执入狱。次日京兆尹赵与筹暗中释放。郑清之令左右侦其瑕病,莫能得,历二年,事始息。中年迁居西湖长桥,题“水南半隐”于庐额。后又迁吴门(江苏),学行日著。淮左浙右名门争相延请。起在诸暨、萧山主持教学,又主“和静”、“安定”二个书院。后平江府尹聘其为三高堂长。无锡县令请其到县学讲课,学者称为“道学君子”。起为人方直严毅,与公卿大夫交往,言不及利,语不阿媚。居家不蓄银器,不喜欢图画、古董,唯世藏古今书数千卷。对《易经》研究造诣甚深,欲毁旧太极无极说,别作太极书。景定三年(1262年)未竟而卒,享寿64岁。一生著述有《易注》、《深衣书》、《倦游稿》、《菊山清隽集》、《易六十卦》等。

下一篇 郭昱

上一篇 何承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