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电子化 编辑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为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大银行纷纷将这一新技术运用于银行业务的改革和银行业工作方式的更新,从此银行业迈出了电子化的步伐,使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银行业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的国家,在银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压力下,大力发展银行电子化事业,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投入巨资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全开放、全方位、全天候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后台电子化。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前台电子化。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网络化发展。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利用外部集成服务来曾加以前内容信息技术处理的价值,通过综合内外各方面的资源,从各种专业角度打破了银行缘由的常规进行创造性思考,更加注重创新,使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
日本银行电子化
比起美国银行,日本银行电子化稍有落后,但紧跟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金融工程发展步伐,为日本金融事业称雄亚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银行界一般把全国计算机系统划分为行内系统(Inner Bank system)和跨行系统(Inter Bank system)。
我国银行电子化
我国银行电子化的发展,相对发达工业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以中国银行引进第一套RICOH-8型主机系统为标志,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进入试点。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商业银行以全面实现柜台业务处理计算机自动化为目标,开发了许多业务应用系统,这一阶段主要还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为主,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台业务处理系统。
第三阶段:发展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发展的赶超,不仅体现在计算机数量规模的扩大上,而且还体现在网络框架建设的统一性和标准性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大的拓展。
国外分类
零售银行业务系统
批发银行业务系统
信用卡业务系统
国内分类
银行电子化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央银行电子化管理系统
银行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商业银行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中央银行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
银行电子化自动处理系统:ATM系统、POS系统、Call Center 系统、自动银行系统、信用卡业务处理系统
准确可靠
连续可扩
开放多功能
安全保密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现代化支付系统日趋完善
资金清算系统稳步发展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创新
办公自动化建设成效显著
银行卡业务加速发展
网络金融发展前景可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