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江 编辑
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
清江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这里主要是土家、汉、苗三族混居地。主要包括白玉湖、花桥水库、平洛湖、柏园岛、柏竹岛、武落钟离山、隔河岩等景点。
中文名:清江
古称:夷水
所属水系:长江一级支流
发源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
流经地区:利川、恩施、巴东、长阳、宜都等
全长:423公里
流域面积:1.67万 平方千米
省级河长:董卫民
清江,古称“夷水”,又名“盐水”,是长江中游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条支流。其名始见于《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亦皆有记载。清江之先称夷水,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白虎夷)的缘故,故至今人们称她为土家人的母亲河;而盐水的得名,则定然是与它流经的地域产盐有关,如长阳渔峡口之盐池温泉、巴山峡的盐泉,至新中国建立前都还有人在此煮卤熬盐。又榔坪有咸池河,贺家坪有白咸池等等。魏晋时期的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夷水,即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清澈,因名清江也。”
干流走向
清江的位置及干流走向
清江发源于利川市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齐岳山龙洞沟,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鄂西群山,大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众多。主河道曲折北流折向东流,经利川市、恩施市、宣恩县、建始县、巴东县、长阳县、宜都市7县市,至宜都市陆城街道注入长江。干流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清江源出汪营后坝龙洞沟,大鱼泉水来汇,烂井坝、观音河、继长坝、九渡河等依次合流,南过利川市城又纳忠孝河之水,出利川市城东北6.8公里,转为伏流。
清江长阳隔河岩段
雪照河出黑洞至车坝,两岸高山夹峙,河水湍急,总落差达到423.9米。其间,木贡附近易家湾之“跳鱼坊”,岩石横江,急流汹涌;朱家坝之蛮石阻塞,水由石隙中屈曲流出,自古有“天楼地枕”之称。
清江入恩施河谷,坡降渐缓,河水渐缓渐平。清江出恩施南门5公里,则入“伏三跳”。至此,河岸既狭窄,且岩脚长期受江水冲刷,崩塌严重,乱石堆叠,密布成滩,放旷不羁的流水简直就是在乱岩卡中豚突奔窜;而枯水季节一旦来临,则滩石凸现,立马呈现出猫伏三跳即能过江的景象,“伏三跳”故尔得名(又一说法是,当地方言以“虎”为“伏”,故伏三跳即“虎三跳”之讹)。
由伏三跳而下至眠羊口,计58公里的流程,这里是清江上游河段中又一段难见的险流所在,高山险岩,乱石堆叠,曲流奔遄,滩沱比比。
由眠羊口而下即达建始县境之景阳,清江面目又为之一变,但见石崖深峭,潭水澄碧,岸际高地,或为水田,或为旱地,村寨比连,陂陀相接。建始尤产玉米,历史上固有“金建始”之称。
清江转过建始而至野三口,即入巴东县境,曲行26公里即达水布垭。有水布垭电站,装机160—200万千瓦,年发电41亿千瓦小时。
由水布垭而下不数里,清江即进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境。清江因汇集上游千百条支流,水量大增,进入中下游地段。由盐池而下,3.5公里的半峡,是“清江三峡”中的第一峡。地属渔峡口镇。峡中群山嵯峨,崖壁陡峭,清流从狭窄的山崖间缓缓流过。清江至招徕河而出半峡,流5公里即为长阳西陲边镇渔峡口。过“照面岩”、“香炉石”。清江自渔峡口汤汤东下,经天池口而至桃山凡50公里即达资丘镇。黑岩头上,有纪念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将士的七十七烈士纪念碑。
由资丘而下,越15公里,即是“清江三峡”中之第二峡——巴山峡。其间,资丘下4公里,昔日有大、小两猫子滩相接。猫子滩后,不久即进入到了巴山峡。巴山峡的两岸,巉岩与峭壁相对映,悬泉与空峒相依违。江水澄碧,历历如洗。正因为此,巴山峡自古即属咽喉要津,兵家胜地,历史上一度有“古捍关”之称,它既曾作为巴人的前方要塞,助廪君“踞捍关而王巴”,又曾作为“楚肃王拒蜀(巴)”的一道关门,是楚巴相争的历史见证。延及六朝,设巴山县,又于此得名。隔河岩库区的形成,清江上的一应滩险已鱼桥。
由巴山而下,经长滩、马连、鸭子口,行18公里即到都镇湾镇的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是土家族开山鼻祖廪君蛮巴人的发祥纪念地。在县西30公里清江主航道南侧,江水环绕,为隔河岩水库区第一大岛。山势峻绝,形胜险要,风光秀美。1984年重建向王庙于山顶,祀土家族一代先祖廪君(向王)。武落钟离山景区内,现建有向王庙、白虎亭、德济亭、石神台碑苑等一应建筑,同时辟有赤黑二穴以供游人观览。德济亭在于纪念盐水神女。传说中的盐水神女,本是一位既能干又漂亮的女性,本来她曾以“鱼盐所出,愿留共居”挽留西进途中的廪君,但因为廪君不许,于是,她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全了廪君开拓“廪地”的事业,天帝有感于她以德济人的精神,遂封她为德济娘娘,与向王一同配享人间烟火。赤黑二穴则是巴蛮五姓的纪念出生地。出武落钟离山,经膀子石即进入平洛峡,这就是著名的“清江三峡”之最后一峡了。平洛湖正南端的大堰乡钟家湾,有著名的“长阳人”化石洞。“长阳人”化石发现于1956年。同时发现的还有犀牛、熊猫、大象、野猪、羚羊等40多种伴生动物。1957年,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学者贾兰坡先生正式将其命名为“长阳人”。
由平洛湖下行5公里,是隔河岩水利枢纽。由隔河岩下行4公里,有丹水自津洋口由北岸注入。由津洋口下行5公里,便到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首府龙舟坪镇。龙舟坪是一座千年古镇。龙舟坪建有3176米的沿江大堤。
清江东行,过石柱观而到磨市之向家溪口,再下行即入宜都市境,下游有高坝洲水利枢纽。清江到此,原是“七难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上资丘”的景象,滩险连连,水涌浪急。高坝洲的兴建,成为平静的库区。水出高坝洲不久,清江即由陆城河口(陆城街道是中国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名满天下。)注入长江。
河道特征
清江汇入长江处
清江自然落差1430米,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177万千瓦,年发电量90亿度。恩施至长滩间水能蕴藏集中,宜建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的大型水库。重点开发的隔河岩水电枢纽工程完工后,装机容量可达120万千瓦。茅坪以上仅局部河段通航小机动船,茅坪以下137公里可通航5~20吨机动船。其中,磨市以下22公里,受长江水顶托,可季节通航500吨级船舶。
清江某水库库区
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水质清澈。长阳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6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833万吨,年输沙模数545吨/平方公里。
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江大水,坏城郭,漂没沿江田庐无算。”
咸丰十年(1860):“夏五月,大雨如注,日夜不绝,清江骤涨,坏城邑,平地水深六尺,沿江冲没田舍无算。”
光绪九年(1883):“六月初六日,清江大水,坏田宅无算。”
新中国建立以后,清江先后发生过6次大水,其中,以1969年7月10日至11日的大水犹为刻骨铭心,骇人听闻。当时,鄂西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各地山洪频发,清江猛涨,搬鱼嘴水位达78.6米,洪峰所至,沿江集镇及临河居民惨遭洗劫。11日下午,洪水以每小时2-4米的上涨速度直扑城区,深夜时分,县城龙舟坪镇整个儿沦入狂涛,瞬间,但闻房倒屋塌,漩流咆哮,人畜慌乱地逃奔后山。此次水灾,由于事发仓促,抢救不及,人畜财产损失之巨,无以言表。
新编《长阳县志》载,1949年以来的36年间(注:新志断限为1985年),(全县)大水灾年份有7年,间隔期平均为5年左右。36年中只有4年无水灾,32年中发生的大小水灾共44次,平均每年1.1次。
清江水系发育,支流流短坡陡,分布成羽状,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忠建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招来河、丹水、渔洋河。
忠建河,又名牛草河、勇洞河,源出咸丰县梅子坪附近山丘,曲折南流折东流,经咸丰县城、宣恩县,至恩施入干流。主河道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88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8.8立方米/秒。流域多山,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中间河、长潭河等。
马水河,又名盆家河,源出建始县,南流经建始县东南境,又南至恩施县龟山河附近注入清江。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5.2立方米/秒。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有太阳河、东洛河、大池河等。
野山河,源出建始县西绿葱坡边界,沿巴东与建始县界南流,至野山口注入清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0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8.4立方米/秒。中上游流经山区,支流发育,主要有中柱河等。
龙王河,源出鹤峰县芹草坪,北流至巴东县桃符口入清江。全长51公里,流域面积6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0立方米/秒。建始县红沙乡以上流经山区,河道弯曲,支流发育,水源充沛;以下地势平缓,无大支流汇入,系山溪性常年河流,有灌溉之力。
招来河,又名甘坪河,源出巴东县白岩东侧,东南流至长阳县招来河口注入清江。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7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
丹水,又名点心河,源出长阳县西堡镇附近山区,东流经贺家坪、高家堰等地镇,在长阳县津阳口注入清江。河长70公里,流域面积51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8立方米/秒。
渔洋河,源出长阳县西部雪尖山,西流折向南流,经五峰县东北部,至枝城市莲花堰北入清江。主河道全长96公里,流域面积1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中上游多山地丘陵,水流湍急。聂河镇以下,河谷展宽,建有幸福渠等水力工程。
车坝河,发源于利川市马鬃岭,在恩施市屯堡乡车坝村汇于清江,全长52.1公里,流域面积256.71平方公里。车坝河水库于1977年3月动工兴建,1985年12月竣工,总库容5970万立方米。
清江水质清澈,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
清江流域风光
主要名胜有:利川市太平塘摩崖题刻、落水洞洞群、恩施市连珠塔、长阳县“长阳人”遗址、建始县石通洞、恩施梭布桠石林、利川凉雾乡水帘洞、长阳清江画廊等。
利川落水洞洞群,在利川市东北6.8公里,是一组喀斯特地貌景观,包括落水洞、鲢鱼洞、凉风洞、干洞四个石灰岩溶洞。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涵盖隔河岩大坝以上至水布垭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重点打造了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三大景点。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12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收到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函件,确认清江画廊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
梭布垭石林
梭布垭石林,位于恩施市北部,距市区54公里,距离重庆天坑地缝30公里,位于恩施到奉节交通主干道、长江三峡到张家界大通道的中点,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中国已经开发石林中的第二大石林。整个石林四周翠屏环绕,群峰迭秀。石林内遍布奇岩怪石,有的形若雄鹰远眺,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如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大片石林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又有一些树木花草生长在岩石中,一派“石在林间藏,树在岩上长”的景象,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令游人叹为观止。
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接纳的一条较大支流,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7000平方公里,基本上为山区。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平均年雨量约1400mm,平均流量440立方米/秒。开发清江,可获得丰富的电能,还可减轻长江防洪负担,改善鄂西南山区水运交通,对湖北省及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流域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29万千瓦,相应年电能105亿千瓦时。经规划研究,清江干流恩施市以下河段分三级开发,自下而上依次为:高坝洲(蓄水位80m)、隔河岩(蓄水位200m)、水布垭(蓄水位400m,总装机容量305万千瓦,年发电量81亿千瓦时。
高坝洲水电站
高坝洲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都市境内,是清江口的最下游一个发电梯级,也是隔河岩梯级的航运反调节梯级,主要任务是发电和航运。枢纽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河床式电站厂房,深孔泄洪坝段,表孔溢流坝段,升船机坝段及右岸非溢流坝段。坝顶长419.5m,最大坝高57m。正常蓄水位80m,水库库容4.3亿立方米,坝区回水长50km,与隔河岩电站尾水相接。高坝洲工程于1997年正式动工,1999年首台机组发电,2000年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隔河岩水利枢纽
水布垭水电站大坝
清江大龙潭工程
2022年2月,湖北清江入选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