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肃王 编辑
楚肃王(?-前370年),芈姓,熊氏,名臧,楚悼王之子,楚宣王之兄,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81年 - 前370年在位。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肃王即位,诛杀了在悼王遗体前作乱杀害吴起的大臣七十余家。楚肃王四年(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楚国筑扞关防御。楚肃王六年(前375年),魏国攻楚,取榆关。 楚肃王十年(前371年),魏国攻占楚国鲁阳。楚肃王十一年(前370年),楚肃王去世,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楚肃王在位时,继承了悼王的遗志,通过夷灭作乱贵族、收回其封地的形式,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他执政期间,虽然在中原丧失了不少领土,但使民众得以休生养息,为楚国在宣王、威王时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本名:熊臧
别名:楚肃王
所处时代:战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䣙郢
逝世日期:公元前 370年
主要成就:平息动乱,打击贵族
在位时间:前381年 - 前370年
谥号:肃王
平息动乱
楚肃王是楚悼王之子。楚悼王在位时,任用吴起变法,因此引起了旧贵族的不满。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刚去世,旧贵族便要射杀吴起,吴起无计可施时跑入楚悼王的灵堂,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乱王”,但贵族并没有因此而停息,继续射杀吴起,乱箭射中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肃王继位后便以伤害悼王的尸体之罪来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三族之刑。
楚肃王在平定动乱之余,收回了这些作乱大臣的封地。当时,封君权力较大但没有发兵权,因此乱臣之一阳城君逃跑后,他的好友孟胜只能率一百八十名墨家子弟为他守卫封地。 楚肃王派军队进攻,孟胜和跟从他的墨家子弟全部战死,而阳城君的封地也就被楚肃王收回了。
迁都守成
一说贵族攻杀吴起之乱后,楚肃王从䣙郢迁居肥遗郢避祸;后来发生旱灾,又将国都迁至鄩郢(一说即纪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 另一说从䣙郢到鄩郢的迁徙是在楚悼王时期完成的。 但不论采用何种说法,目前学者基于考古遗迹已经基本认定,至迟至楚肃王时期纪南城已成为楚国国都。
失地去世
楚肃王四年(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一说荆州松滋 ,一说鱼复扞关以西 ),楚被迫筑扞关(一说今湖北宜昌长阳县 ,一说今重庆奉节县东的鱼复扞关 ),进行防御。
楚肃王六年(前375年),魏国正图谋迁都大梁,因而攻楚,攻占了大梁西南的榆关(今河南中牟县南 ),十余年后魏国便顺利迁都大梁。而韩国则趁这年魏楚大战之机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今河南新郑)。
楚肃王十年(前371年),魏国遣军攻占鲁阳(今河南鲁山县 ,鲁关以北)。
楚肃王十一年(前370年),在位十一年的楚肃王去世,因其无子,其弟弟熊良夫继承王位,是为楚宣王。
政治
平息动乱
楚肃王面对贵族作乱攻杀吴起的行径,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楚肃王夷灭了作乱贵族的三族,收回他们的封地,从而沉重地打击了贵族势力。 刘玉堂评价此事的影响说:“随着大量旧贵族的死亡和出逃,其食邑或室田的废除,封建领主制下的贵族土地占有制便空前削弱了……为楚国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楚肃王与旧贵族势力妥协,废除了部分吴起变法的政策,包括“三世而收爵禄”、“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等。肃王之世后,封君仍然可以世袭;封君分封位置从发达地区逐渐分散到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但仍然远离穷乡僻壤之地。通过这样的妥协,楚肃王有效维持了国内政局的稳定。
打压封君
经过以上动乱,楚肃王认清了封君势力对楚国的威胁,因此在施政时就有意采取打压封君的举措。其一,楚肃王在位时未出现新分封的封君,避免了封君势力继续膨胀。 其二,对于已有的封君,约悼王至宣王时期,朝廷削减了他们的封地。以平夜君家族为例,在悼王时期他的封地与大县相当,而到了宣威之世时他的封地便已被分割成了至少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保留作封地,其余部分设县管理。为了与封君势力相互妥协,楚王在短期内往往将原有封君的族人任命为新分割县的官员,以寻求中央与地方的平衡。通过几代楚王的努力,到战国中后期,单个封君的封地和权力都较战国前期大大缩小了,已经不能对中央构成威胁。
军事
楚肃王在位时,对外处于守势。他先后败于蜀国、魏国,失去了榆关、豫东、豫西的许多领土。 在楚晋争郑中,韩国消灭了当时依附于魏的郑国 ,从此楚国不再有控制新郑地区的可能。这些失利标志着战国早期晋强楚弱的格局的完成。
弟弟:熊良夫 ,即楚宣王
侄子:熊商,即楚威王
《吕氏春秋·开春论》《吕氏春秋·离俗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