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老虎 编辑
纸老虎,一词是比喻外强中干的人。英文:Paper Tiger,由于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俗语了。这样使用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总而言之,凡是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装样子吓唬人的,你都可以说他是个纸老虎。
中文名:纸老虎
外文名:Paper Tiger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出处: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
释义:外表强大,内实空虚
(名)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徐炳昶《徐旭生西游日记》卷二:“对于内争,或者可以扎个纸老虎,吓吓别人,一旦有外患,结果可不问而知了。”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关于“纸老虎”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同志首先使用,如《新词新语词典》1 收“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毛泽东在延安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这一词。后来 paper tiger(~)一词也进入英语。如:~没有什么可怕,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纸老虎
(1)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解放军报》1958年10月21日)(见第622页)
此词典在“前言”中说:“选收新语、新词7900目,凡145万字。我们理解的新语词,是指新社会产生的新语和词。具体地说,它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文革后新时期中产生,我国人民普遍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重要短语和词汇。”在“凡例”中又说:“收抗战胜利迄今(1945-1990年)40余年间产生的新语新词。”由此可见,此词典是把“纸老虎”当作是1945-1990年间产生的新词来收录。
纸老虎一词其实并不是李鸿章发明的。因为早在明朝人施耐庵写的《水浒传》里,就有了纸老虎的踪迹 了。武大捉奸,西门庆慌作一团,潘金莲不禁大怒道:“见个纸虎,也吓一交。”那么,施耐庵是否就是纸老虎的发明人呢,我看也不是。施耐庵不过是用了当时的民间口语。而这民间口语又起于何时呢,我想这大概已很难稽考了。
是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英文: Paper Tiger
纸老虎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All the reactionaries are paper tigers.
纸老虎
余光生同志说毛主席在谈话中提到了纸老虎,但英语的习惯用法中没有这个组合词,因此他翻译时用了英语中类似的习惯用语“稻草人”来代替。由于毛主席在和余光生同志研习英文和国外文化的过程中,接触过“纸(paper)”和“老虎(tiger)”这两个单词,而在这个翻译的译文中没有听到,于是他就像余光生同志询问。 当他了解后说:“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tiger。”
就这样,Paper-Tiger这个组合词,随着毛主席的著名论断,在世界广泛流传了。
清·褚人获(1625~1682)的《坚瓠集》中说:“纸牌能耗人财,故呼纸老虎”
纸老虎
有趣的是,晚清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慈禧太后也使用过“纸老虎”这个比喻。不过,李鸿章用“纸老虎”来比喻军队,而慈禧太后则用“纸老虎”来比喻皇权。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帝后西逃,途中慈禧太后针对义和团说了一番实在话:“我若不是多方委曲,一面稍稍的迁就他们(义和团),稳住了众心,一方又大段的制住他们,使他们对着我还有几分瞻顾;那时纸老虎穿破了,更不知道闹出什么大乱子,连皇帝都担着很大的危险。”慈禧太后一开始利用义和团,后来见他们“不中用、靠不住”,“瞧着不像个事”,决定采用两面的手法,一手拉,一手压,算是维持住了满清皇权这只“纸老虎”。
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这两个晚清重要人物,一个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说:皇权是只“纸老虎”;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则说:军队是只“纸老虎”。两相对比,煞是有趣。
纸老虎
毛泽东阐述
(1)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解放军报》1958年10月21日)(见第622页)此词典在“前言”中说:“选收新语、新词7900目,凡145万字。我们理解的新语词,是指新社会产生的新语和新词。具体地说,它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文革后新时期中产生,我国人民普遍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重要短语和词汇。”在“凡例”中又说:“收抗战胜利迄今(1945-1990年)40余年间产生的新语新词。”由此可见,此词典是把“纸老虎”当作是1945-1990年间产生的新词来收录。
(2)童自大接着说道:“……至今我的老爷是个纸老虎,原是个假的,只好吓小孩子同乡下人,……”(第十五回)
“纸老虎”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语见《现代汉语词典》)再看上面的例子,“纸老虎”确实就是“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同意义的“纸老虎”是一样的意思。
纸老虎
白话文
薛孝哥又念道:“‘一位假老虎,一位纸老虎,一位死老虎,一位小老虎。’猜四书四句四处。我先请问头一句可是‘望之俨然。’”(第三十五回)“叙”中有这样的话:“嘉庆甲戌之秋七月既望,嬛山樵识于梦花轩。”“嘉庆甲戌”是公元1814年,也比1828年早14年。
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在汉语史的发展中,确实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语法如此,词汇更是如此。在“纸老虎”前,《水浒传》中就已经有“纸虎”的说法,
比喻义
远远望见那假虎丘,一只斑斓猛虎张牙舞爪,似有吃人的意思。走至近身,那里晓得老虎弗吃人,形象怕杀人,身体也不动一动,只道在那里打瞌铳。这是千年难得,却原来是一只纸头老虎。(《常言道》第六回)走至近身,哪里晓得老虎弗吃人,形像怕杀人,身也不动一动,只道在那里打嗑睡,这是千年难得,却原来是一只纸糊老虎。(《富翁醒世录》第六回)
“原来是一只纸糊的老虎,经不起一戳就破了。”(《张文祥刺马案》第三十一回)
不过以上例子的“纸虎”等大多用的是本义,并不是比喻用法。但比喻用法是以这些本义用法为基础的。重要的是,例(2)的“纸老虎”用的也是比喻用法。
小说
(7)太太道:“……要论才具资格,省里人多着哩,难道没一个及得上你的么,”伍琼芳听见把他纸老虎戳破,心上大不高兴。(《糊涂世界》第二回)《黑籍冤魂》是清代白话长篇社会谴责小说,全称《醒世小说黑籍冤魂》 ,三编二十四回,题“长洲彭养鸥著”,但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见《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8 下册第1627页介绍)。《糊涂世界》成书年代不详。以上两例的“纸糊老虎”和“纸老虎”倒是比喻用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翘尾巴
上一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