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溇港 编辑
太湖溇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春秋时期延续至今的古遗址。
太湖溇港,是环太湖地区与太湖湖区相连、引排太湖水的河道,是太湖流域特有的灌溉排水工程类型,在曾经广袤的太湖滩涂上造就了中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因为这项工程,太湖南岸约400 平方千米的区域,变成了繁华的都市和肥沃的良田。太湖溇港遗产要素包括太湖堤防工程、溇港横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村落、古牌坊、古树、古堤等其他相关遗产。湖州境内原有溇港74条,经过历年整治,66条溇港基本保存完好。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境内现有31条溇港,其中21条直接通往太湖,是太湖流域溇港系统发端最早和唯一完整留存的地区。太湖溇港是环太湖地区特有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太湖流域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伟大创举。溇港造就了“田池布千里”的南太湖风貌,孕育出了太湖平原这个粮食产区和纺织品生产地,更孕育出了许多耕读世家。
2019年10月16日,太湖溇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太湖溇港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所处时代:春秋至今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755-6-005
两晋时期,人们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陆地开始出现。挖出的泥土堆在土地四周,形成犹如城墙般的堤坝,人们称之为“ 圩”。水行于圩外,田成于圩内,形成了太湖滩涂上的溇港圩田。
11世纪,人们在圩田内的低洼地带挖成鱼塘,用塘泥培筑塘堤,创造出“ 塘内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这种特有的“ 桑基鱼塘”。
明清时,太湖南岸发展成为包括吴兴和长兴在内的 73 条溇港。
2014年以来,成立了太湖溇港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以市水利局为骨干的部门单位,开展溇港整治保护。
太湖溇港
太湖溇港,是环太湖地区与太湖湖区相连、引排太湖水的河道。太湖人将顺直于环湖大堤方向且位于大钱港以东的河流叫“ 溇”,分布于大钱港及其以西的河流叫“ 港”,而平行于环湖大堤方向的河道称“ 塘”,由纵溇横塘构筑了“ 溇港圩田”“ 桑基鱼塘”体系。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灌溉排水工程类型,在曾经广袤的太湖滩涂上造就了中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因为这项工程,太湖南岸约400 平方千米的区域,变成了繁华的都市和肥沃的良田。太湖溇港遗产要素包括太湖堤防工程、溇港横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村落、古牌坊、古树、古堤等其他相关遗产。湖州境内原有溇港74条,经过历年整治,66条溇港基本保存完好。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境内现有31条溇港,其中21条直接通往太湖,是太湖流域溇港系统发端最早和唯一完整留存的地区。
太湖溇港
溇港横塘体系
太湖溇港图
溇港圩田体系
太湖沿湖滩修筑的港圩田系统,是古代太湖流域劳动人民改造利用滨湖湿地、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太湖港圩田系统将运河塘、太湖港、众多横塘和万顷圩田联系成了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
溇港,太湖港以大钱港为界,大钱港以西称为港,大钱港以东称为溇,溇港河道走向大致与太湖大堤垂直,但在入湖口处,为抵御泥沙淤积,河道朝向东北。20世纪50年代,东苕溪导流工程实施后,长兜港取代小梅港、大钱港,成为北排的主要河道。2000年前后,对罗溇、幻溇、濮溇、汤溇进行拓宽并延长至頔塘。
横塘,多数横塘被阻断,完整性遭到破坏,其中尚有3条主要横塘—頔塘、北横塘、南横塘基本完好。
湖漾,规划范围内超过20万平方米的湖漾有12个,分别为大荡漾、陈湾漾、周渎漾、长田漾、草荡漾、上河漾、西湖漾、诸墓漾、西山漾、松溪漾、清墩漾及陆家漾,部分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
水利工程设施,湖州市区浦港、陈溇、沈溇等众多涵闸都已相继被封,闸口涵洞仅剩10多座,18条功能已废弃,但河道遗迹尚存,仍然发挥其原有的防洪、灌溉、交通功能者有21条。
圩区,城市化建设导致圩区面积缩减严重;“桑基鱼塘”的传统农耕模式发生了变化;渠道等基层水利系统淤塞严重;环境污染存在。
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
太湖溇港俯瞰图
2022年5月27日,《湖州市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并将于2022年6月20日起施行。
地理位置
太湖溇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太湖溇港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太湖溇港,路程约18.7千米,用时约2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