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堂王氏宗祠 编辑
华堂王氏宗祠,坐落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为祭祀王氏三十六世孙王琼夫妇 。
华堂王氏宗祠座西朝东偏南18度,平面呈一路二进式布局,南北阔23.24米,东西深35.74米,总占地面积831平方米。第一进依纵轴线布局,从东到西依次为牌楼、石桥、瑞莲池、孝子殿,两侧设置廊庑;第二进四合式,后大殿前为宽敞的天井,两侧设为二层楼厢房。华堂王氏宗祠以庭园式建筑模式在祠堂建筑上具体实践和应用,表现出超常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高超的空间造型艺术,它对于研究传统建筑,特别是研究多元化古祠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2013年3月5日,华堂王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华堂王氏宗祠
地理位置: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
始建时间:明正德七年(1512 年)
占地面积:831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7-1081-3-316
华堂王氏宗祠正门
明末清初,华堂王氏宗祠遭匪毁,王氏四十六世孙儆弦(1604-1674年)见状,愁肠百结,不久便离开人世,族人不忍看着宗祠衰败,募资修缮,并改孝子殿三楹为五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岁动荡,华堂王氏宗祠曾作为国民党部队驻地 。
结构
两侧的厢房
特点
华堂王氏宗祠以巧然自得的方式吸纳了园林建筑元素,开创了与众不同的礼制建筑法式。它在体现传统建筑方式的同时,营造出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传统历史文化与园林艺术交融共存 。
华堂王氏宗祠的建筑前半部分是异样的景象,风格园林化。
华堂王氏宗祠
设置点景之作“桥。在门楼与孝子殿之间架设了二墩三孔梁式平桥,桥长 6.27 米,宽 1.97 米,桥面由三块条石拼合而成,桥两侧设望柱五根,荷叶拦板四扇,望柱柱头做成莲花柱,桥头两望柱头雕狮头,并置抱鼓石。桥侧面起拱券,桥墩用石砌仿拱桥成弧拱状。石桥不仅仅是连接孝子殿与牌楼之间的桥梁,更是连结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之间的桥梁。
孝子殿
国保碑
华堂王氏宗祠的后半部分完全按照宗祠建筑法式营造,四合式,硬山顶大殿,前设天井,两侧为厢房。后大殿面阔七间,通面阔22.25米,通进深9.09米,明间、次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抬梁前单步后带双步,八檩用四柱。南北梢间与尽间梁架为穿斗式,分心前后双步后带双步,八檩用五柱,两山墙设五山屏风墙。其室内纵深方向后槽设神龛,明间单独供奉始祖王羲之的坐像 。
相关人物
华堂王氏宗祠内王羲之坐像
人文历史
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天性纯孝,不妄杀物,矜贫血苦,施予不靳。其父患事被逮待役,见其年迈有病,代父充军,病卒他乡,他的孝行感动乡里,华堂王氏宗祠内专立孝子殿,以示敬仰和表彰。
石氏太婆曾孙菟(1460-1535 年)命子诞在平溪岸边而建造华堂王氏宗祠,于殿前设立一座牌楼,棋枋板前面阴刻“慈节”两大字,“慈节”意为慈爱善良,身怀高尚品德和节操。殿内奉王琼和石氏太婆雕像。
王氏三十八代王纯即王琼孙子成就功名,先任福建漳郡儒学训、诰赠奉政大夫,后官至南京,在爷爷王琼病故之处,任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朗中。王纯之子王暄(三十九代)考上了进士,任江西南康府知府。父子双大夫,于是在华堂王氏宗祠南面树立父子大夫进士牌坊 。
祭祖活动
祭祖是宗祠的重要功能之一,华堂王氏宗祠每年清明冬至两祭,历年不绝。祭祖又分祭远祖和祭近祖,祭远祖就是祭祀始祖王羲之,各支派安排代表参加,祭近祖就是祭祀四代以内的祖先,进香点烛,烧纸钱,献果食,聊表归宗之愿 。
位置
华堂王氏宗祠座落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 。
华堂村
交通
自驾游:杭州上杭甬高速,转入上三高速,至嵊州互通转入甬金高速(宁波方向),至嵊州东(黄泽出口)下高速,向东(宁波方向)走嵊张线到金庭王羲之故居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