犭央犭茶湖避塘 编辑

浙江省绍兴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犭央犭茶湖避塘犭央犭茶湖避塘

犭央(ang)犭茶(sang)湖避塘,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犭央犭茶湖上,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崇祯十五年(1642年)建成,清道光、咸丰、同治、宣统年间均曾修缮。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约3.5千米,呈南北走向,横亘于湖上,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塘身稍弯,平面略呈“S”形,大部分用长约2~2.3米的条石叠砌,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塘顶铺设石板,石板之间用榫卯衔接。塘上现有群建、金光、朝阳、普济四座石梁桥。塘堤南首有石亭。犭央犭茶湖避塘保存较完整,布局、构造合理,风格古朴,避风、交通功能兼顾,是保存至今的大型水利设施,具有较高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犭央犭茶湖避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犭央犭茶湖避塘

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犭央犭茶湖上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12-3-31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据清《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记载:“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辄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从此,舟行塘内,可以避风涛之险,亦免受浪涛激岸,捍卫沿湖田园。塘上原有六座石梁桥,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

清道光、咸丰、同治和宣统年间,均曾修缮。

1969年,当地围湖造田时,永济桥被拆除。

“文革”期间,天济桥遭拆毁,后改成钢筋混凝土拱桥;永济、中济、通济三桥分别改名为群建桥、金光桥和朝阳桥;只有普济桥未改名。

1975年,当地政府对群建桥、金光桥、朝阳桥进行了整修。

1991年以来,文物部门对石亭和塘堤又作了局部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犭央犭茶湖避塘现长约3.5千米,呈南北走向,横亘于湖上,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

<p>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主要建筑

编辑

实体塘堤

实体塘堤是避塘的主体,避塘南段约2千米,在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成为堤岸;北段约1.5千米仍两面临水,保持原状。塘身稍弯,平面略呈“S”形,北段大部分用长约2~2.3米、宽为0.4~0.5米的条石或顺丁叠砌,或顺叠而成,自下至上逐层收分,塘面宽2米多,上铺石板,石板与石板之间用凹凸榫卯相衔接;南段采用条石间丁石叠砌,塘面石板与塘身宽度基本一致,石板之间铺嵌系石以固定堤面。

实体塘堤实体塘堤

石桥

塘上现有群建、金光、朝阳、普济四座石梁桥。其中,群建、金光、朝阳三桥均为单孔石梁桥,普济桥为三孔石梁桥。四座梁桥长20至30米不等,船只可通过这些石桥进入无风一侧湖面避风,是舟楫往来塘堤内外的主要通道。

石亭

石亭为行人休息之处,平面呈长方形,坐东朝西,三柱两间,梁柱结构,石板屋面,亭顶为硬山造。

<p>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犭央犭茶湖避塘风景图

文物遗存

编辑
犭央犭茶湖避塘石亭南、北山墙各刻《募修备塘碑》《修塘捐碑》一方,俱楷书阴刻。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犭央犭茶湖避塘位于犭央犭茶湖上,犭央犭茶湖是绍兴城北的一处湖泊,因出产犭央犭茶(读作“昂桑”)而得名。

相关传说

相传有个石匠,不慎落水,被村民所救。后来他出家当了和尚,发愿要在犭央犭茶湖中造一条石塘以避风浪,以报答乡亲的救命之恩。但募捐并不容易。附近有个富商,为和尚的心愿感动,出资同周围群众用了5年时间,终于建成一条石塘。

文物价值

编辑
犭央犭茶湖避塘保存较完整,布局、构造合理,风格古朴,避风、交通功能兼顾,是保存至今的大型水利设施,具有较高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7年,犭央犭茶湖避塘被绍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犭央犭茶湖避塘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犭央犭茶湖避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犭央犭茶湖避塘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犭央犭茶湖上。

犭央犭茶湖

交通信息

乘坐绍兴市内公共交通15路至林头站下车,步行1.8千米可达。

下一篇 绍兴大善寺塔

上一篇 古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