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编辑

浙江省新昌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南明街道人民西路117号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内,始建于南朝时期。

石弥勒像镌造于南朝齐永明年间(486年-516年),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代僧人历时30年雕凿而成,世称“三生圣迹”,为现存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石窟大佛。千佛岩造像为东晋僧人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创建,初名元化寺。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窟造小佛千余尊,改称“千佛院”。千佛石窟,两窟毗连,大窟宽17.95米,深10.30米,高7米,共有佛像1040尊;小窟宽6.55米,深4.25米,高6米,共有佛像35尊。

2013年3月5日,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地理位置:浙江省新昌县城南明街道人民西路117号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内

所处时代:南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夏令时(4月16日—10月7日):06:00—17:30,冬令时(10月8日—4月15日):06:00—17: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7-1524-4-027

历史沿革

编辑

石弥勒像

南朝南齐永明四年(486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始凿。

南朝南梁天监十二年(513年)至十五年(516年)凿成,前后用时30余年。

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至民国,各代多有修葺。

千佛岩造像

南朝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千佛岩造像开始雕凿,由盂兰法师始建。

唐会昌时期,千佛岩造像被废。

晋开运三年(946年),赵仁爽见岩龛有石佛千身,重建院宇,改千佛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赐今额。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复名千佛院。

建筑特点

编辑

石弥勒像

石弥勒像

石弥勒像方脸长耳,螺发肉髻,宽额细目,方颐薄唇,着袈裟而袒胸,作全跏趺坐,双手姆指相抵交迭腹前作禅定印。内胎为依山凿就的石佛,颈部以下敷泥贴金。根据记载,在历次修葺过程中,造像的坐姿、两膝、手足等造型几经变化,唯头部面容基本保持原貌。由于造像十分高大,因此当初在雕凿时有意放大头部,超过了全身的三分之一,使信众在参拜时感觉佛像的头部和身体比例很相称,较好地解决了视觉差的问题。

石弥勒像法相庄严,秀骨清相,气度娴雅,体态匀称,显露出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造像衣褶流畅飘逸,准确地表现了丝绸的柔软质感和人体曲线;其袒露部分,精微而妥贴地表现出肌肤的润泽,表现出古人高超的佛教造像技艺。

千佛岩造像

千佛岩造像

千佛岩造像多数着通肩服饰,多作禅定印相,个别造像为中原文化的褒衣博带式。造像瘦而典雅,其形象、服饰、雕刻艺术等都具有南北朝时期佛像的风格。其中,第一窟的两个护法像的颈饰、帔帛和下裙的襞纹与北魏迁都洛阳(494年)前后的佛教造像相似。

文物遗存

编辑

石弥勒像

石弥勒像初成之时的规模,根据刘勰《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载:“像身坐高五丈,若立形,足至顶十丈,圆光四丈,座轮一丈五尺,从地随龛,光焰通高十丈。”现存造像的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发际至颐3.05米,口阔1.28米,双膝跏趺10.61米。

千佛岩造像

千佛岩造像的洞窟坐北朝南,分为两窟。第一窟较大,宽18米,深10.30米,高7米,在后壁正中雕有释迦摩尼佛坐像,在像右侧列千佛六区,左侧列千佛四区。两侧千佛每区纵列10个小龛,横排11个小龛。每区正中雕刻一龛坐佛,约占9个小龛的位置,坐佛两旁各有一名侍者。总数有1020龛,小佛像1040尊,多作禅定印相。在左右千佛的外侧,各雕一尊护法像。第二窟较小,宽6.50米,深4.20米,高6米,在后壁中间雕有一较大的释迦摩尼佛坐像。左侧雕刻佛像分成上、下两列,每列9尊;右侧雕刻佛像分成两列,每列8尊。第二窟计有佛像35尊,皆有不同程度的残损。

文物价值

编辑
石弥勒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下生弥勒信仰的重要遗迹,石弥勒像是僧众南渡的见证者,是佛教中国化演进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石弥勒像体现了南朝士大夫信仰与思辨相结合的精神世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其一席之地,范文澜的《中国史简编》、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及金维诺所作的《中国美术史论述》中都作了记叙。

千佛岩造像是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的石窟造像 ,是研究中国南朝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 ,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相信弥勒菩萨佛法无边,能够普度众生,拯救黎民百姓,脱离苦海。石弥勒像和千佛造像,揭示了人民饱受战争痛苦的精神世界和渴望社会和谐的强烈愿望,通过具有时代特征造像题材和形式折射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以大佛、千佛为代表的新昌宗教文化,是新昌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

保护措施

编辑
1961年4月,石弥勒象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新昌大佛寺石弥勒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9月18日,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殿阁、千佛院、无量桥修缮工程启动。

<p>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部分)

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部分)

重新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重新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南明街道人民西路117号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内。

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

交通

自驾游线路:

1.上海、杭州、绍兴方向至新昌路线

上海市区—莘庄—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新昌

2.金华、宁波方向至新昌路线

甬金高速公路—新昌

3.温州、台州方向至新昌路线

上三高速公路—新昌

长途汽车:

杭州: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从早晨07:05开始到下午19:15,平均每20分钟左右有一班车发往新昌

上海: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共有4班车发往新昌,分别是10:00、12:30、15:00、18:30

还有绍兴、金华、嘉兴、南京、苏州、丽水、衢州、温岭、慈溪、奉化、合肥等几十个城市都有长途班车发往新昌

新昌县公共交通:

新昌城区内乘新昌公交1路、新昌公交2路、新昌公交4路、新昌公交7路、新昌公交8路、新昌公交20路至大佛城站,乘坐新昌公交石城观光巴士至大佛寺站。

大佛寺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