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公朴 编辑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谱名永祥,字晋祥,号仆如,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出生于淮安。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
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中文名:李公朴
别名:原名永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46年7月12日
毕业院校: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
职业:民主战士、民主同盟领导
主要成就:主编《全民抗战》《民主教育》
出生地:江苏淮安
代表作品:《华北敌后--晋察冀》
字:晋祥
号:仆如
早年经历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市,谱名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报上揭露一些奸商将日货改贴商标冒充国货的行为而被店主开除。1923年,李公朴顺利被文华大学校高中部录取,远离家人来到武昌求学。 1924年入沪江大学附属高中学习,1925年考入沪江大学。 1928年,他考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半工半读。留学期间,他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学校“是改善社会环境的策源地”。
归国发展
李公朴
山西考察
1939.6李公朴访问延安
筹备民盟
烈士李公朴之墓
1945年10月,李公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持校务。李公朴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并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公朴遇难
李公朴
1946年5月,李公朴从重庆来到昆明,他的到来增强了昆明的民主力量,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
1946年6月底,民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运动,反对国民党内战,要求和平。南京国民政府密令昆明警备司令部、宪兵十三团等:“中共蓄意叛乱,民盟甘心从乱,际此紧急时期,对于该等奸党分子,于必要时得宜处置。”7月11日晚,李公朴和夫人于外出归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在主持李公朴追悼会和记者招待会后也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惨案发生后,毛泽东、朱德同志分别给李、闻家属发了唁电、表示哀悼,称赞他们“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歌可佩”。
文学作品
序号 | 作品 | 序号 | 作品 |
1 | 《几句说明》 | 2 | 《回顾与前瞻》 |
3 | 《山西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 | 《山西进步的事实具体表现在哪里?》 |
5 | 《山西怎样摧毁敌伪政权》 | 6 | 《一些零碎的观感》 |
7 | 《敌寇在山西的活动和暴行》 | 8 | 《一个前途的预测》 |
9 | 《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 | 10 | 《二一三旅旅歌》 |
11 | 《民主军歌》 | 12 | 《全民动员论》 |
13 | 《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14 | 《华北敌后—晋察冀》 |
民主军歌
李公朴改词的《民主军歌》档案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
李公朴为他一生追求的民主事业奉献了生命。“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生于飘摇乱世的李公朴,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闻一多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是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的肯定,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中国。
周恩来称“他是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2006年,李公朴被评为首届“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主词条:李公朴故居
李公朴照片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公朴路东村129号,坐落着李公朴故居。该故居坐北朝南,修复后共三进,为砖木结构。二进的平房花厅,如今已被改建成李公朴事迹展示厅,中间是李公朴的半身石像。两边彩旗招展,四面墙上是事迹展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