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编辑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

临夏市临夏市

临夏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位于甘肃省中部,省会兰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5°31′~35°39′,东经103°06′~103°16′之间,总面积88.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6月,临夏市总人口48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临夏市下辖7个街道、4个镇。 市人民政府驻城南街道。

1950年,从临夏县析出建临夏市。1983年,恢复临夏市建制。 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与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有着依藏面兰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 主要景点有东公馆、茶马古市、红园等。是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

2022年,临夏市地区生产总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临夏市

外文名:Linxia City

别名:枹罕、河州

行政区划代码:622901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部

面积:88.6 km²

下辖地区:7个街道、4个镇

政府驻地:东区街道

电话区号:0930

邮政编码:731100

气候条件:中温带气候

人口数量:48 万(2022年6月)

著名景点:八坊十三巷、东郊公园、红园、东公馆、茶马古市等

火车站:临夏站(规划中)

车牌代码:甘N

地区生产总值:112.7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据市境内陆续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证明,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秦以前,市境为羌人所居,秦灭罕幵侯建县,为此地建县之始。

西汉,置枹罕县隶陇西郡。

东晋时期,前张骏分治河州,辖枹罕。前秦,取枹罕,州治自移驻枹罕。此后百年中,前后南北凉、前后赵、前后西秦、夏等十国曾先后攻占枹罕,政权数度更迭,建置几经兴废。

北魏、西魏、北周到隋朝,枹罕均为河州、兴晋或枹罕郡治所。

唐、宋、金易名安乡郡(或称河州),治所多设于枹罕,分属唐陇右道,宋熙河路,金临洮路。期间唐宝应元年至宋熙宁六年(762~1073年),市境基本被吐蕃管辖达300多年。

元,置河州路,设吐蕃等处宣慰司于河州。

明,置河州卫、府,隶临洮府,曾移西安行都卫于河州,市境属之。

清,因明制,后隶兰州府。

民国二年(1914年),改河州为导河县,治所在今市区;民国十八年(1930年)1月,易名临夏县,临夏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县城。

临夏市

1949年8月22日,临夏县解放,始设临夏市(镇级),隶临夏县。

1950年3月,从临夏县析出建县级临夏市,此后,又与临夏县、永靖县曾并而又析,几度废立。

1983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建制。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临夏市下辖7个街道、4个镇: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八坊街道、红园街道、西关街道、东关街道、东区街道;城郊镇、折桥镇、南龙镇、枹罕镇。 市人民政府驻城南街道。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省会兰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5°31′~35°39′,东经103°06′~103°16′之间。 距省会兰州117千米,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4平方千米,市域东与东乡县接壤,南西北与临夏县毗邻,东西长20千米,南北宽4.4千米。

临夏市

地形地貌

临夏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狭长性地形,是典型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

气候

2020年,年均降水量617.8毫米,蒸发量983.1毫米。全年无霜期174天,年日照时数1989.6小时,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四季分明。

水文

大夏河(古称漓水)穿境而过,牛津河、红水河在市区汇入大夏河后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土壤

临夏市土壤以垆土、红土为主。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能资源

临夏市东郊公园景色宜人临夏市东郊公园景色宜人

临夏市地处大夏河下游,河床纵坡径流量均大,落差显著,从临夏州西川电站滚坎至木湖峡长23千米的河段,落差达165米。电力蕴藏量比较丰富。总蕴藏量为43820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发电量为19980千瓦,至2013年已开发利用的发电量为2468千瓦。实际开发分别占可开发量和蕴藏量的八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水能资源的应用临夏始于明清时期,以水磨为代表的水力资源利用极为普遍。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河州有水磨“共一千八百有奇”,经清代、民国均以水磨加工面粉居全省之冠,解放后逐渐以电磨代替。

土地资源

临夏市土地总面积为88.546平方千米,折合132819标准亩,其中市区用地面积6.439平方千米,折合9658标准亩。农村用地123161标准亩。总面积中耕地83368.3标准亩,农村人均耕地1.08亩,0.69自然亩;牧坡3692.8标准亩,林地3352.7标准亩,道路3379.7标准亩,村庄12642.8标准亩,河流渠道8932.9标准亩,滩利用地7113.3标准亩,其它10336.8标准亩。

动物资源

哺乳类:野兔、鼠兔(伙伙兔)、石貂(崖獭)、獾、狐狸、黄鼠狼、松鼠、蝙蝠、鼹鼠(瞎老)。

两栖类:有青蛙、蟾蜍。

爬行类:有蛇、蜥蜴。

鸟类:有家燕、雨燕、麻雀、黄莺(铜铃)、云雀、麻鹩、安哥、山嗓眉(老乖)、和尚雀、臭姑姑(戴胜)、杜鹃、斑鸠、崖鸽、乌鸦、喜鹊、雀莺(鹞子)、猎鹰(隼)、游隼(饿罗卜)、鱼鸥、苍鹭、野鸭(水鸭子)、环颈雉(山鸡、野鸡)、沙鸡(过路鸟)、白骨顶、啄木鸟等。

鱼类:青鱼、草鱼(狗鱼)、团头鲂、唇形花鱼。

植物资源

临夏市无自然森林,仅有以乔、灌木树种为主的人工林和零星分散栽植的树木。共20科、31属、71种。以杨树为主,其次有柳、榆、刺槐、中国槐、臭樁、香椿、油松、华山松、云杉、冷杉、水杉、槭树、桑树、泡桐、侧柏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大叶柳、红沙柳、紫穗槐、文冠果、小叶白蜡、青蜡、柽柳、花椒等。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6月,临夏市总人口48万人,境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

政治

编辑

马得祥:临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临夏市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663元、17760元。

2022年,临夏市地区生产总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

第一产业

2021年,临夏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0.62亿元,增长16.6%;林业35万元,增长40.3%;牧业1.88亿元,增长0.5%;渔业63万元,增长164.7%;农林牧渔服务业0.31亿元,增长5.4%。

2021年,临夏市粮食种植面积3496亩,同比下降79.0%。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54亩,下降88.0%;秋粮种植面积3237亩,同比下降77.8%;油料种植面积11200亩,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1639亩,同比下降59.8%。

临夏市临夏市

2021年末,临夏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948千瓦,比上年增长2.5%。大中型拖拉机252台,增长3.2%;小型拖拉机656台,持平。完成有效灌溉面积28468亩,同比下降1.6%。

第二产业

2021年,临夏市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35亿元,下降5.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增长27.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下降42.1%;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下降47.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90亿元,下降57.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增长26.2%。

2021年,临夏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7亿元,比上年下降19.3%。工业产销率为93.91%,比上年增长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10亿元,企业用电量6007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1.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9.1%。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同比增长15.9%。

第三产业

2021年,临夏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7.6%。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行业分,批发业4.10亿元,增长0.5%;零售业44.99亿元,增长8.5%;住宿业2.39亿元,增长19.8%;餐饮业11.97亿元,增长33.0%。

2021年,临夏市旅游总收入达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旅游接待总人数747.2万人次,增长32.7%。

交通运输

编辑

临夏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与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有着依藏面兰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商埠,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

2021年,临夏市完成客运量519万人,旅客周转量27883万人千米,分别增长16.6和增长13.9%;完成货运量2478万吨,货物周转量409828万吨千米,分别下降0.9%和下降0.7%。拥有出租车1087辆,公共汽车234辆。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孩子们在临夏市折桥镇中心幼儿园玩耍孩子们在临夏市折桥镇中心幼儿园玩耍

截至2021年末,临夏市共有各类学校161所,在校学生87541人,专任教师5342人。其中: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9826人,专任教师532人;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23363人,专任教师2017人;小学50所,在校学生34332人,专任教师1680人;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20020人,专任教师111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毕业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临夏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4所,疾控中心2所,妇幼保健院2所,镇卫生院4所,卫生监督所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采供血机构1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所有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641床,卫生技术人员3978人。

社会保障

2021年,临夏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单位391户,9320人,待遇享受9670人,全年享受支付养老金2.14亿元。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11796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达211919人。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10443.52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和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共计6126户和18912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623户,5638人,城市低保对象4027户、12631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89户,374人。城市特困供养对象187户,269人。

历史文化

编辑

节日

临夏市少数民族中,回族、东乡族占多数,并和散居在市辖区内的保安族、撒拉族等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一致的民族信仰、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融合,形成当地特有的民俗。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为临夏市全体穆斯林共同庆祝的两大节日。

婚俗

临夏的回族、东乡族婚俗一般有相亲、说媒、送定茶(亦称提提盒)、送聘礼、开典(择日子)、念尼卡哈(证婚词)、吃宴席、回门、会亲家等程序,除开典和送聘礼的时序有所变化外,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食品

河州包子河州包子

临夏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并已形成自己的体系。人们所熟知的家常便饭有炒面、面茶、拌汤、疙瘩面、拧锥、撒饭、搅团、鸡肠面、扁食、兔耳朵等;油炸食品有油香、馓子、馃馃等;风味名优小吃有河州包子、大卤面、面片、牛肉面、凉面、葱油锅盔、油酥饼、筏子面肠、酿皮子、桶子肉、羊杂碎、牛杂割、糖油糕、糖瓜、水浸包子、东乡手抓、发子、秴馍、囷锅、新疆大盘鸡、糖合合、韭饼、葱花饼、糖饺子、酥馓、烫面油香、豆面旗(梯)花、酸菜搅团、地锅锅、扣夹沙、红烧鸽蛋、肉沫粉条、姜片、牛肉浆水面、囷囷、鸡肠面、榆钱面、锅沓、蜂窝里脊、茄合、河沿面片、羊肉葫茄、红烧牛筋、酸汤面片、烩面片、臊子面、五谷麦仁、胡拉羊蹄、地耳等。

风景名胜

编辑

临夏市风景名胜临夏市风景名胜

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中转站和旅游目的地,市内有八坊十三巷、东郊公园、红园、茶马古市、枹罕山庄等旅游景点,东公馆、蝴蝶楼等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周边有炳灵寺、刘家峡水库、松鸣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沟等旅游景点。

临夏市部分旅游景点

八坊十三巷

东公馆

六十里牡丹观光长廊

蝴蝶楼

胡廷珍纪念馆

东郊公园

大拱北

枹罕山庄

红园

茶马古市

地方特产

编辑

河州砖雕

临夏市特色产物

据考古发掘,在宋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相当成熟,到元明时代,砖雕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建筑之中。现存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门前的“龙凤呈祥”影壁。影壁两边为“凤凰来仪”,中为“墨龙三显”,观此影壁,浅浮雕墨龙,忽隐忽现,阴云漠漠之中,纳云吐雾,夹带雷声。

河州砖雕(临夏砖雕)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创造了许多构思新颖、富有诗意和浓厚生活气息的砖雕艺术、融合了临夏民间风俗、风情入画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作品,民间艺术砖雕作品在临夏许多旅游景区点都能看到。已开发的小型可携带型砖雕艺术品,采用细腻的雕刻技术,加上对临夏民俗的惬意描绘,将常年只存在与建筑上的雕刻艺术与现实中的休闲、收藏结合起来。

雕刻葫芦

小巧玲珑、精致典雅的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表现题材和内容多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风景、文学作品人物等,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以其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世间百态,其形象逼真。

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出土彩陶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数量有限,市场上流通的少,为了满足人们对彩陶的喜爱之情,临夏的民间艺人们通过长期探索研究,仿真复制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这些仿古复制的盆、罐、壶、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古朴逼真。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7月,临夏市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临夏市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2021年1月,临夏市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9月,临夏市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临夏市入选”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6月,临夏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2023年4月,临夏市被授予“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城市”称号 。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