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市 编辑
白银市,古称会州,别称铜城。河西走廊的门户城市,甘肃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陕甘宁青四省区交汇处,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4月,全市辖2个区、3个县。 截至2022年底,白银市常住人口150.21万人。
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1958年4月,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白银市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中心,地域独特,交通便捷,既是全省“一核三带”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带”中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重点区域。京兰高铁及包兰、干武铁路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乌玛4条高速及国道109、247、309、312、338、341和省道217、209等公路纵横交错。自古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有丝路驿站、长城烽燧、石窟壁画等历史遗迹,会师旧址、虎豹口、打拉池等红色遗迹数不胜数,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工矿文化在这里交融。黄河石林4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白银区水川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会宁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
2023年,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2.3亿元,比上年增长7%。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5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8%,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41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
中文名:白银市
外文名:Baiyin
别名:铜城
行政区划代码:6204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甘肃省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
面积:21200 km²
下辖地区:2个区、3个县
政府驻地:白银区广场北路1号
电话区号:0943
邮政编码:7309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148.81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黄河石林,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火车站:白银西站、白银市站、白银南站
车牌代码:甘D
地区生产总值:672.3 亿元(2023年)
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元鼎六年(前111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9—23年),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六盘山区)、苑川(榆中境)迁居麦田(即鹑阴)。
晋咸和四年(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景泰县与白银区界地带)。义熙五年(409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428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平凉郡,汉鹑阴县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430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
西魏大统十三年(548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今宁夏中卫县境),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596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以上防、镇、县均在鹑阴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632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在鹑阴县地)。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开元四年(716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721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763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985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1032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1082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元符二年(1099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今靖远县城址),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今会宁郭城驿)名会川城。崇宁三年(1104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1182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今会宁翟所乡西宁城),贞佑四年(1216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1223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俯瞰白银市区
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1730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1738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二年(1913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8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1949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
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区划沿革
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
1958年4月,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
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靖远、景泰、皋兰、白银市郊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4月,白银市下辖2个区、3个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共辖9个街道、53个镇、16个乡。 市政府驻地为白银市白银区广场路1号。
区划名称 | 面积(平方千米) | 政府驻地 | 下辖地区 |
---|---|---|---|
白银区 | 1372 | 人民路街道 | 人民路街道、公园路街道、四龙路街道、工农路街道、纺织路街道、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强湾乡、武川乡 |
平川区 | 2106 | 兴平路街道 | 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红会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镇、黄峤镇、种田乡、复兴乡 |
靖远县 | 5809 | 乌兰镇 | 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刘川镇、北滩镇、五合镇、大芦镇、糜滩镇、高湾镇、平堡镇、东升镇、双龙镇、三滩镇、兴隆乡、石门乡、靖安乡、永新乡、若笠乡 |
会宁县 | 6439 | 会师镇 | 会师镇、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太平店镇、甘沟驿镇、侯家川镇、柴家门镇、汉家岔镇、刘家寨子镇、白草塬镇、大沟镇、四房吴镇、中川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丁家沟镇、杨崖集镇、翟家所镇、韩家集镇、土门岘镇、新塬镇、草滩镇、新庄镇、新添堡回族乡、党家岘乡、八里湾乡、土高山乡 |
景泰县 | 5483 | 一条山镇 | 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镇、正路镇、寺滩乡、五佛乡、漫水滩乡 |
位置境域
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部与平凉市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市通渭县、安定区为界,西部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部与武威市天祝、古浪县相接,北部及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连接。地理坐标在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之间。东西宽147.75千米,南北长249.25千米。区域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
白银市
地形地貌
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是山区,山地与宽谷平原并存。北部属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呈黄土梁峁残塬。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高3321米,最低1275米。白银市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阴坡自然植被。东南部以黄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沟谷为主,大地构造属陇中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境内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向草原荒漠过渡,带间过渡不甚明显。黄河从白银区西南水川乡西峡口入境,呈S形,流经靖远县、平川区,至景泰县东北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黄河将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且分别由西北与东南向黄河河谷倾斜。
气候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水资源
白银市属黄河流域、河西走廊内陆河石羊河流域、黄河的一级支流渭河流域区域范围,全市水资源分布总面积20015平方千米。 白银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58千米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动物资源
白银市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1目47科140种,两栖类1目3科4种,爬行类2目5科10种,鸟类12目24科24种,哺乳类6目15科4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的33种,其中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10种;天敌昆虫资源9目23科57种。家禽主要为猪、羊、牛、马、驴、骆驼、鸡、鸭、鹅、兔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黄羊、狍子、獾猪、狼、狐狸、野兔、野鸡等。
植物资源
白银市树种资源共有43科78属31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32科65属100多种,主要果品树种15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3种。天然分布最多的为云杉、油松、白桦、山杨及杜鹃、丁香、虎榛子、子、锦鸡儿、红柳等灌木。人工栽培的用材防护林树种主要为杨、柳、榆、杏、沙枣、刺槐、臭椿、国槐、油松、云杉、落叶松等树种;薪炭林树种主要为柠条、毛条、沙棘、红柳、花棒、梭梭等,经济林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杏、枣、桃、葡萄等。植物资源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洋芋、扁豆、大豆、黄豆、绿豆、黑豆、谷、糜、高粱、麻、莜麦、荞麦及十多种油料作物和啤酒大麦等;除此之外,尚有数百种野生植物,其中药材有39科92属115种。
矿产资源
白银市露天矿遗址
人口数量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5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8%,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41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
白银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概况
白银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满、东乡、藏等少数民族有36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352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其中回族309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8%,占全市人口的1.8%。
机构 | 职务 | 姓名 |
---|---|---|
中国共产党白银市委员会 | 市委书记 | 杨建武 |
白银市人民政府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张延保 |
副市长 | 郝钢、潘新 | |
白银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惠强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白银市委员会 | 政协主席 | 杜健棠 |
截至2024年2月 |
综述
白银市
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粮食总产量98.84万吨,比上年增加0.53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9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79.84万吨,增长0.1%。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5.74万吨,比上年增长8.1%。猪存栏83.05万头,下降2.1%,出栏121.3万头,增长5.5%;牛存栏17.34万头,增长4.6%,出栏9.84万头,增长5.5%;羊存栏251万只,增长6.6%,出栏300.54万只,增长14.1%;家禽存栏763.34万只,增长3.5%,出栏472.42万只,增长3.6%。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升2、6.1、3.3个百分点。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0.3%,省属企业增长7.1%,县区属企业增长12%。
从主导行业看,四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4%,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15%。其中:有色、化工和电力分别增长30.6%、25.5%和0.8%,煤炭下降7.5%。
从产品产量看,截止2023年12月底,累计生产原煤1021.5万吨,同比增长4.6%;水泥384.55万吨,下降0.2%;硫酸143.59万吨,增长0.6%;十种有色金属91.83万吨,增长34.6%,其中:铝增长132.5%,铜增长26.5%,铅增长16.2%,锌下降1.3%;发电量232.3亿千瓦时,下降5.2%,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28.7%、27.8%,火电、水电分别下降10.6%、1.6%。
从经济效益看,2023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0.02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17.83亿元,下降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91.74元,同比增加0.66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比前三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7.83亿元,增长4.0%;乡村实现38.92亿元,增长7.9%。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实现24.7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零售实现181.95亿元,增长4.0%。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9.06亿元,增长13.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53.91亿元,下降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70.44亿元,增长18.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41.02亿元,增长1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29.42亿元,增长22.3%。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
2022年,白银市共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64项。全市专利授权1208件,比上年减少75件。发明专利授权91件,比上年减少1件。有效发明专利55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件。
教育事业
白银市同学们接受孝老爱亲传统教育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有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私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6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89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含村级文化广场)784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36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文物保护点)1087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78个。其中: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76个,村卫生室73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6家,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1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478张,卫生技术人员12356人。其中,执业医师3870人,执业助理医师621人。注册护士5487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体育场地5579个,体育场地面积383.1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70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9.2%。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11.27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4.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8.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9万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5.91亿元,其中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72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889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23.61亿元。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13672户、3182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41亿元;27666户、7687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71亿元。403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3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服务站483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7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563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89个。
综述
截至2017年底,白银市国省道里程达2209千米,其中,国道1101千米,省道1108千米。京藏高速横贯白银全境,白银西出口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道109线白银至兰州段公路改建工程试验段已完成驻地建设、水稳拌和站及沥青拌合站建设;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公路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路面水稳层铺筑;国道312线会宁至静宁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52千米。农村公路里程达10245千米,其中,县道424千米、乡道615千米、村道9044千米、专用道162千米。
2022年,白银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41.79万人,客运周转量1.19亿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0506万吨,货运周转量180.45亿吨千米。公路里程1.23万千米。
公路
白银市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公路有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和省道靖天公路、营兰公路、海古公路及15条县级公路。白银距省会兰州69千米,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序号 | 路线 | 路段 |
---|---|---|
1 | G30 | 武威—黄羊 |
2 | G30 | 老寺庙—张掖 |
3 | G30 | 桥湾—西双塔 |
4 | G30 | 兰州北—忠和 |
5 | G30 | 石门—麦积 |
6 | G6 | 兰州西站附近 |
7 | G30 | 天水过境段 |
8 | G30 | 白家沟大桥 |
铁路
白银市南连省会兰州,东、北面与宁夏、内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白银境内有包兰、白包等干线铁路纵横穿越,位于市区西北部工农路附近的火车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兰州、西宁、银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运列车,境内有车站和停靠点29个。
综述
白银市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的发展,有恢复建市后的发展转型,共同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使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继承和发展蒙古族、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靖远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还有游牧民族的帐篷。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吃苦耐劳、剽悍勇猛、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
戏剧
白银市市境戏剧以秦腔为主,辅之眉户、影子戏。
会宁县杨家集乡陇川村古戏楼,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市境最早的戏台。
方言
白银市境内的方言主要为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
种类 | 分布 | 分区 | |
---|---|---|---|
中原官话 | 秦陇片(陇东小片) | 靖远方言 | 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的五佛、芦阳、龙湾、中泉及白银区的四龙等地。 |
陇中片(渭河流域片) | 会宁方言 | 会宁全县及平川区种田、复兴等地。 | |
兰银官话 | 金城片 | 白银区和景泰县南面,白银市的白银区和景泰县南面与皋兰县接壤的一部分。 |
参考资料来源
饮食
白银市地区饮食习俗,一般一日三餐,农村在夏收及盖房等大忙时吃四餐。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以糜、谷、包谷、莜麦面为主,20世纪70至80年代以小麦面为主,黄河沿岸农民以大米代替了黄米,普遍吃白面、白米。城市居民三餐多为白面、白米,杂粮成为调剂食品。逢年过节注重鸡、鸭、海鲜和新鲜蔬菜。农村春节前绝大多数家庭屠猪宰羊。
城乡逢婚嫁喜庆大事,传统以“八碗一盘”或“八碗一盘九魁”、“十三花”、“十全一座山”等菜谱备席,佐以白酒、甜酒。20世纪70年代前,多在家中请名厨操刀掌勺。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多改为在饭店餐馆包席,而农村仍以在家烹饪为主。丧葬多以分餐一人一碗招待来宾,叫“大杂烩”,随到随吃。
为预备冬季蔬菜淡季食用,城乡民众多有腌、泡大白菜、韭菜、胡萝卜、莲花菜、雪里蕻、辣椒、茄子、大蒜、大头菜,以及晾晒干菜的传统习惯。
宗教
白银市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宗教 | 传入时间 | 说明 |
---|---|---|
道教 | 三国 | 白银市的道教多为正一道俗家弟子,主要活动场所有平川北武当山、乌兰山道观、铁木山、清凉山等。 |
佛教 | 北魏“丝绸之路” | 佛教石窟著名的有法泉寺石窟、糜滩乡的接引寺石窟,景泰县五佛乡的沿寺(盐寺)石窟均建于北魏。著名寺庙有铁木山石虎寺、桃花山保宁寺、屈吴山朝云寺、寿鹿山、剪金山等。 |
伊斯兰教 | 元代 | 白银市伊斯兰教有三大教派、四大门宦。会宁马家堡的关川道堂为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圣地。 |
基督教 | 民国 | 活动场所有会宁的北关基督教堂、党岘庙儿基督教堂、郭城驿基督教堂,靖远县的闇门、平堡、三滩基督教堂,平川区的黄土岘基督教,白银区的西村基督教堂、涝池西铜基督教活动点、朝阳巷基督教聚会点。 基督教在白银主要有大礼拜、复临安息日会两个教派。 |
天主教 | 民国 | 天主教一般在兰州教堂或其他地方参加活动。 |
参考资料来源
非遗项目
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市级147项,省级19项,国家级2项。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类别 | 批次 | 公布时间 |
---|---|---|---|---|---|
Ⅶ-16 | 会宁剪纸 | 甘肃省会宁县 | 传统美术 | 第三批国家级扩展项目 | 2014年11月11日 |
IV-69 | 曲子戏 | 甘肃省白银市 | 传统戏剧 | 第三批国家级扩展项目 | 2014年11月11日 |
参考资料来源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类别 | 批次 | 公布时间 |
---|---|---|---|---|---|
Ⅶ-7 | 剪纸 | 白银市 | 民间美术 | 第一批省级 | 2006年 |
Ⅲ—17 | 黄河战鼓 | 白银市白银区 | 民间舞蹈 | 第二批省级 | 2008年 |
Ⅳ—2 | 会宁皮影戏 | 白银市会宁县 | 传统戏剧 | 第二批省级 | 2008年 |
Ⅳ—6 | 西厢调 | 白银市白银区 | 传统戏剧 | 第二批省级 | 2008年 |
Ⅶ—3 | 会宁剪纸 | 白银市会宁县 | 民间美术 | 第二批省级 | 2008年 |
Ⅱ-5 | 白银寿鹿山道教音乐 | 白银市 | 民间音乐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Ⅱ-8 | 会宁民歌 | 白银市会宁县 | 民间音乐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Ⅲ-7 | 鼓舞(背鼓子舞 ) | 白银市 | 民间舞蹈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鼓舞(跳鼓舞) | 白银市 | 民间舞蹈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
太平鼓(五穷鼓) | 白银市白银区 | 民间舞蹈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
Ⅸ-3 | 曹氏中医正骨法 | 白银市会宁县 | 传统医药 | 第三批省级 | 2011年 |
\ | 景泰滚灯 | 白银市景泰县 | 传统舞蹈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孙氏鞭杆 | 白银市靖远县 | 传统舞蹈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景泰树皮笔画 | 白银市景泰县 | 传统美术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仿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 | 白银市平川区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平川陶瓷烧制技艺 | 白银市平川区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景泰砂锅烧制技艺 | 白银市景泰县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会宁石磨炒面制作技艺 | 白银市会宁县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 | 景泰打铁花 | 白银市景泰县 | 传统技艺 | 第四批省级 | 2017年 |
参考资料来源
文保单位
截止2022年,白银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项。其中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处(截止2021年8月) ,平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序号 | 名称 | 地域 | 批次 | 类别 | 时代 |
---|---|---|---|---|---|
1 |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 会宁县 | 第四批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36年 |
2 | 牛门洞遗址 | 会宁县 | 第六批 | 古遗址 |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 |
3 | 永泰城址 | 景泰县 | 第六批 | 古遗址 | 明 |
4 | 小川瓷窑遗址 | 平川区 | 第八批 | 古遗址 | 宋至民国 |
参考资料来源
序号 | 名称 | 地域 | 批次 | 类别 | 时代 |
---|---|---|---|---|---|
1 | 大川渡黄河水车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其他 | 现代 |
2 | 五佛沿寺石窟 | 白银市 | 第八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北魏 |
3 | 红水姜窝子沟岩画 | 白银市 | 第八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待考 |
4 | 王进宝墓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墓葬 | 清代 |
5 | 小川瓷窑遗址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遗址 | 宋至现代 |
6 | 柳州城遗址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遗址 | 唐代 |
7 | 靖远钟鼓楼 | 白银市 | 第五批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民国 |
8 | 白银露天矿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56年 |
9 |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 | 白银市 | 第八批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36年 |
10 | 靖远县黄河铁桥 | 白银市 | 第八批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71年 |
11 | 寺儿湾石窟 | 白银市 | 第四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唐、清 |
12 | 法泉寺石窟 | 白银市 | 第五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北魏至明 |
13 | 红山寺石窟 | 白银市 | 第五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元至清 |
14 | 野麻滩黄河岩画 | 白银市 | 第八批 | 石窟寺及石刻 | 待考 |
15 | 仁和张氏民居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建筑 | 清代 |
16 | 关川道堂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建筑 | 清代 |
17 | 屈吴山朝云寺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建筑 | 清代 |
18 | 黄湾墓群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墓葬 | 汉代 |
19 | 潘育龙墓 | 白银市 | 第六批 | 古墓葬 | 清代 |
20 | 郭蛤蟆城遗址 | 白银市 | 第五批 | 古遗址 | 宋代 |
21 | 西宁城遗址 | 白银市 | 第六批 | 古遗址 | 北宋 |
22 | 北城滩城址 | 白银市 | 第四批 | 古遗址 | 唐代 |
23 | 黑城子遗址 | 白银市 | 第五批 | 古遗址 | 唐至宋 |
24 | 芦沟堡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遗址 | 明代 |
25 | 甘沟驿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遗址 | 明代 |
26 | 石石湾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
27 | 窠粒台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28 | 崇华沟遗址 | 白银市 | 第七批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29 | 老人沟遗址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30 | 宽沟城遗址 | 白银市 | 第八批 | 古遗址 | 清 |
参考资料来源
类别 | 名单 |
---|---|
古遗址 | 厉河月牙堡城址、武举城遗址、郭城驿遗址、早期猛犸象化石点(会宁泉坪猛犸象化石点)、马户山遗址、平滩堡城址、苦水堡遗址、张家台遗址、吊沟古城址、杨崖湾城址、鹯阴城遗址 |
古墓葬 | 范湾墓群、霍家半川墓群、北城滩西墓群、晒肚子岭古墓群、麻地沟古墓群 |
古建筑 | 铁木山古建筑群、蟠龙山卧虎寺、北极莲花山龙凤寺、坝滩三官庙、双龙寺古建筑、陡城城隍庙、李氏民居、剪金山古建筑群 |
石窟寺及石刻 | 福寿山石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大墩梁红军战斗旧址、慢牛坡红军战斗遗址(慢牛坡战斗遗址)、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旧址、黑土坡大炼钢铁遗址、红军一条山战役旧址 |
参考资料来源
白银市旅游资源丰富,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自然奇观,以“会师纪念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白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分布具有“一带两翼一线"的特点。一带指白银黄河沿岸带,景泰黄河石林、黄河大峡、靖远黄河风情园、四龙度假村、五佛寺、北武当山、黄河水车、羊皮筏等主要旅游景点大部分分布在这个带上;两翼指以黄河为界的西北(景泰县)和东南(会宁县)两翼,有寿鹿山、昌岭山、铁木山、屈吴山、哈思山、会宁长征会师纪念地等,以自然风光和红色纪念地为特色;一线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南向北穿过白银全境,沿途有打拉池古城、郭城驿、法泉寺、寺儿湾石窟、五佛寺、老虎城、芦阳城、红水堡等景点,以古城古驿、寺庙石窟等人文景观为特点。
国家级森林公园 |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
国家水利风景区 | 景电水利风景区 |
国家湿地公园 | 甘肃景泰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 |
国家地质公园 |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 |
省级森林公园 | 会宁东山森林公园、铁木山森林公园 、桃花山 、哈思山森林公园 、法泉寺森林公园(2004年批准) |
省级自然保护区 | 崛吴山、哈思山、铁木山、黄河石林、寿鹿山 |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会宁县 |
国家森林乡村 | 水川镇顾家善村、侯家川镇葛家滩村、中泉镇龙湾村、水泉镇小黄湾村、兴隆乡大庙村 、党家岘乡党家岘村 |
中国传统村落 | 寺滩乡永泰村、中泉乡三合村、寺滩乡宽沟村、中泉乡龙湾村、中泉乡尾泉村、平堡乡平堡村、水川镇五柳树村、共和镇中和村、五佛乡兴水村、芦阳镇响水村、头寨子镇香林村、平堡镇蒋滩村、水泉镇大黄湾村、黄峤镇马饮水村 |
名称 | 所在地 | 景点简介 |
---|---|---|
景泰黄河石林景区 | 景泰县 | 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 |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 会宁县 | 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其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其中“会师楼”始建于明代,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 |
白银水川湿地公园 | 白银区 | 该公园规划总面积3000余亩。由黄河多年冲击形成,属于典型的河口湿地,东西长1440米,南北宽920米,平均水深2米,比黄河河面高出1.8米,该地渠系纵横,芦苇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珍贵鸟类在这里栖息,已形成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圈。 |
大坪凤园花海 | 白银区 | 该园于2018年7月开园,同年被评为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2021年7月5日,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区供游客游玩,主要有:300亩花海、现代设施农业、采摘园、星空帐篷、高原夏菜百蔬园等。 |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 会宁县 | 会宁第二大红色旅游景区,占地36公顷(540亩),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景点有:景园入口“三把剑”、毛泽东《长征》诗碑及浮雕、红军长征门、遵义旧址、懋功会师桥、泸定铁索桥、赤水河、草地宿营、甘孜会师会址、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会址、哈达铺纪念馆、榜罗镇会议会址、岷山栈道、六盘山纪念亭、延安宝塔等。 |
白银市靖远县水岸三合旅游景区 | 靖远县 | 该景区占地700亩,该景区以高效农业示范推广为主导,以田园休闲体验为支撑,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示范区。 |
参考资料来源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 | 白银区 | 3A |
甘肃农垦条山农场旅游区 | 景泰县 | 3A |
靖远法泉寺景区 | 靖远县 | 3A |
白银区水川花村•顾家善景区(顾家善村) | 白银区 | 3A |
平川区陶都花苑景区 | 平川区 | 3A |
平川区陶瓷小镇景区 | 平川区 | 3A |
景泰县柏林山庄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 | 景泰县 | 3A |
景泰县大水䃎“石头部落”景区 | 景泰县 | 3A |
会宁县状元红新农庄旅游景区 | 会宁县 | 3A |
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 | 会宁县 | 3A |
参考资料来源
特产
截至2022年,白银市共有已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个。其中会宁小杂粮、景泰条山梨、靖远旱砂西瓜、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会宁胡麻油等特色产品于2022年7月8日上榜2022“甘味”旅游产品名录。 会宁的荞麦米、良谷米和景泰大枣、景泰冻鲜枣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名称 | 属地 | 公告号 | 名称 | 属地 | 公告号 |
---|---|---|---|---|---|
靖远枸杞 | 白银市 | 2012年第222号 | 靖远黑瓜籽 | 白银市 | 2015年第96号 |
靖远羊羔肉 | 白银市 | 2016年第9号 | 小口大枣 | 白银市 | 2010年第53号 |
会宁胡麻油 | 白银市 | 2017年第117号 | 靖远文冠果油 | 白银市 | 2017年第117号 |
参考资料来源
名称 | 属地 | 名称 | 属地 | 名称 | 属地 |
---|---|---|---|---|---|
会宁苹果 | 会宁县 | 会宁板蓝根 | 会宁县 | 会宁甘草 | 会宁县 |
会宁党参 | 会宁县 | 会宁黄芪 | 会宁县 | 会宁牛蒡子 | 会宁县 |
会宁亚麻籽油 | 会宁县 | 会宁养麦 | 会宁县 | 会宁藜麦 | 会宁县 |
会宁糜子 | 会宁县 | 会宁扁豆 | 会宁县 | 会宁谷子 | 会宁县 |
会宁莜麦 | 会宁县 | 会宁马铃薯 | 会宁县 | 会宁羊羔肉 | 会宁县 |
会宁砂田西瓜 | 会宁县 | 会宁牛肉 | 会宁县 | 会宁紫花苜蓿 | 会宁县 |
参考资料来源
名称 | 公告号 | 名称 | 公告号 | 名称 | 公告号 |
---|---|---|---|---|---|
平川黑驴 | 2018年第62号 | 平川苹果 | 2018年第62号 | 平川甜瓜 | 2018年第2651号 |
平川山羊肉 | 2018年第2651号 | 大庙香水梨 | 2017年第2520号 | 靖远旱砂西瓜 | 2017年第2435号 |
条山梨 | 2017年第2520号 | 景泰枸杞 | 2017年第2520号 | 翠柳山羊肉 | 2018年第62号 |
龙湾苹果 | 2017年第5号 | - | - | - | - |
参考资料来源
美食
白银传统美食主要有大肉面、酸烂肉、金丝饼、水川长面、靖远羊羔肉、东湾驴肉、搅团、黄米糁饭、扁豆面、麻腐包子等。
姓名 | 事迹 | 姓名 | 事迹 |
---|---|---|---|
三国骠骑将军,平阳侯 | 张绣 | 三国割据宛城军阀 | |
程俊 | 南宋中亮大夫 | 郭禄大 | 金朝平凉府同知 |
郭蛤蟆 | 金朝名将 | 曹铭 | 明都察院右都御史 |
房贵 | 明靖虏卫守备 | 明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 | |
陈善 | 明固原守备,昭勇将军 | 路瑛 | 明宁夏总兵,征西将军 |
吴瑛 | 明提督,荣禄大夫 | 李光启 | 明都督同知 |
栗在庭 | 明河南布政使 | 吕恒 | 明安南同知 |
明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 | 王性善 | 明甘肃总兵 | |
赵光瑞 | 明总兵、都督同知 | 冯吉品 | 清真定总兵 |
靳林 | 清山东兖州总兵 | 岳镇邦 | 清大同总兵 |
牛一麟 | 清代理甘州提督 | 王进宝 | 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 |
王永基 | 清柳州提督 | 王用予 | 清甘肃总兵、左都督 |
王万祥 | 清福建提督 | 李守奎 | 清左都督 |
苟好文 | 右都督 | 岳升龙 | 清四川提督 |
潘育龙 | 清陕西提督,镇绥将军 | 清登州总兵 | |
潘祥 | 清顺庆知府 | 清湖广提督 | |
潘之善 | 清固原提督 | 宋可进 | 清甘肃提督,昭勇将军 |
焦景兹 | 清福建海坛镇总兵 | 于秀 | 清凉州总兵 |
李述泌 | 清肃州总兵 | 潘绍周 | 清云南提督 |
清川陕总督、兵部尚书、宁远大将军 | 宋爱 | 清贵州提督 | |
清四川提督 | 焦腾汉 | 清安笼镇总兵 | |
马明心 | 伊斯兰“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 | 柳迈祖 | 清宝庆知府 |
刘凤翥 | 清固原提督 | 王镛 | 清南阳总兵 |
吴思权 | 清杭州府同知 | 柳渊 | 清袁州知府 |
戚维礼 | 清工部侍郎 | 刘翰华 | 清詹事府少卿 |
王德溥 | 清哈密总兵 | 王德吉 | 清知府 |
李宗经 | 清总兵,建威将军 | 岳登龙 | 清凉州总兵,建威将军 |
姓名 | 事迹 | 姓名 | 事迹 |
---|---|---|---|
王定国 | 民国国会常务议员 | 王继志 | 民国肃省议会议员,任金塔县知县 |
狄世襄 | 民国甘肃省第三届议会议员 | 高占彪 | 民国十五路军游击司令 |
杨思 | 甘肃省议会议长、省政协副主席 | 张东皎 | 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司令 |
近代甘肃文化界代表人物之一 | 罗南辉 | 红五军副军长 | |
柴鸿儒 | 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 | 王定元 | 陇上新闻先驱 |
万宝成 | 第一届国会参议院常委会议员 | 张文连 | 清廷赐封二品协台。赏戴花翎,赠“果勇八图鲁”称号 |
陈国钧 | 苏州军分区司令员,会宁红军三杰之一 | 苏振甲 | 靖远教育奠基人 |
王浩鼎 | 解放军三军九师师长 | 朱铭心 | 甘肃省政协委员 |
罗积 | 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赵世杰 | 会宁红军三杰之一 |
郭富山 | 红嘴山上的新愚公 | 王靖泰 | 地质学家 |
吴公平 | 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 天津警备区政委、顾问 | |
- | - |
参考资料来源
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2017年11月,白银市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018年4月,白银市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11月,白银市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8年12月,白银市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单。
2019年8月,白银市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白银排名第154。
2020年8月,白银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0月,白银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月,白银市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月,白银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5月,白银市列入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2021年12月23日,白银市评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3年1月17日,白银市入选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5月26日,白银市入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7月27日,白银市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
2023年9月,白银市被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国家/地区 | 城市 | 缔结日期 |
---|---|---|
墨西哥 | 蒂华纳市 | / |
美国 | 庞卡市 | 2004.11.11 |
哈萨克斯坦 | 奇姆肯特市 | 1994.08.16 |
白俄罗斯 | 布列斯特市 | 2018.07.26 |
匈牙利 | 基什孔毛伊绍市 | 2016.09.27 |
中国 | 福建省泉州市 | 2012.04.21 |
中国 | 辽宁省阜新市 | 2015.12.01 |
中国 | 陕西省宝鸡市 | 2008.04.05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