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政法大学 编辑
甘肃政法大学(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属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入选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为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几经撤并,多次易址,历经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北湾五七干校、重建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学校几个阶段;1984年,成立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安宁西路、兰州新区2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45.2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7余万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55余万元;设有15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2个;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14029人,其中本科生12029人、硕士研究生2000人。
中文名:甘肃政法大学
外文名: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简称:甘法大(GUPSL)
所在地:兰州市
创办时间:1956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政法类
学校特色: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2012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第二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主管部门:甘肃省
现任领导:焦盛荣(党委书记)、郑高键(校长)
本科专业:42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
院系设置:15个学院
校训: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
校歌:《甘肃政法大学校歌》
校庆日:9月16日
地址:安宁西路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兰州新区校区:甘肃省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贺兰山大道北段299号
院校代码:11406
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
1956年,甘肃省委批准成立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
1962年,甘肃省委讨论决定撤销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同年7月,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与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由甘肃省政府主管。
1969年,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撤销。
1979年,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复校。
甘肃政法学院
1984年,经教育部同意,在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甘肃政法学院。
1985年,开办专科教育。
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
2005年,获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
2006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
2013年,入选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法学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院校。
2015年,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2016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学校。
甘肃政法大学
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同年12月,甘肃政法大学正式揭牌。
2020年,甘肃政法大学7个专业列入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 同年9月,甘肃政法大学平安甘肃建设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1年5月,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甘肃司法警察学院)在甘肃政法大学揭牌成立。
2023年4月,甘肃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在甘肃政法大学揭牌成立。
甘肃政法大学校园风光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2个。
专业名称 | 学院 |
---|---|
法学 |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法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
知识产权 | 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侦查学 | 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 |
边防管理 | |
监狱学 | |
治安学 | |
禁毒学 | |
刑事科学技术 | |
网络安全与执法 | 甘肃政法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公安视听技术 | |
安全防范工程 | |
人工智能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工商管理 | 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 |
财务管理 | |
市场营销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物流管理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会计学 | |
金融学 | |
经济统计学 | |
行政管理 | 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公共事业管理 | |
思想政治教育 | 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英语(法律英语方向、法律翻译方向) | 甘肃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信息安全 | |
网络空间安全 | |
视觉传达设计 | 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
绘画(国画方向、油画方向) |
师资力量
甘肃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类别 | 人数 | 姓名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3 | 马进、王肃元、刘进军 |
全国优秀教师 | 2 | 李玉基、王汝发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3 | 杨平、任尔昕、史玉成 |
甘肃省领军人才 | 5 | 任尔昕、史玉成、沙万中、李波阳、刘进军 |
甘肃省优秀专家 | 2 | 李重阳、范刚 |
甘肃省教学名师 | 6 | 王汝发、马进、杨平、郑高键、史玉成、安德智 |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1 | 工商管理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 | 梁亚民 | 2010年 |
2 | 诉讼法学实践教学团队 | 蒋为群 | 2011年 |
3 | 经济法学教学团队 | 李玉基 | 2013年 |
4 | 侦查学教学团队 | - | 2015年 |
5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郑高键 | 2017年 |
6 | 民商法教学团队 | 刘晓霞 | 2018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其中法学学科为甘肃省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2个学科为甘肃省特色学科,另建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
类别 | 数量 | 专业/学科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3 | 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19 |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9 | 法律、社会工作、会计、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 |
省级优势学科 | 1 | 法学 |
省级特色学科 | 2 | 证据科学、工商管理 |
省级重点学科 | 8 |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安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参考资料来源: |
甘肃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建有专业教学本科实验室、实训室(中心)30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83个;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类别 | 学科数量 | 学科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3 | 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4 | 法学、信息安全、社会工作、知识产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1 | 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特色专业 | 13 | 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治安学、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安全、安全防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10 | 侦查学、边防管理、刑事科学技术、安全防范工程、工商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设计、英语、会计学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4 | 公安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获批时间 | 所属学院 |
---|---|---|---|
1 | 民法学 | 2004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2 | 犯罪现场勘查学 | 2005年 | 公安分院 |
3 | 宪法学 | 2006年 | 法学院 |
4 | 法医学 | 2006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5 | 侦查学 | 2006年 | 公安分院 |
6 | 刑法学 | 2007年 | 法学院 |
7 | 公安学基础理论 | 2007年 | 公安分院 |
8 | 商法学 | 2007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9 | 物证技术学 | 2008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10 | 管理学 | 2009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1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009年 | 行政学院 |
12 | 民事诉讼法学 | 2010年 | 法学院 |
13 | 国际法学 | 2011年 | 法学院 |
14 | 警察查缉战术 | 2011年 | 公安分院 |
15 | 证据学 | 2012年 | 法学院 |
16 | 合同法 | 2013年 | 法学院 |
17 | 伦理学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1 | 民法学 | 李玉基 |
2 | 犯罪现场勘察学 | - |
3 | 宪法学 | 吉敏丽 |
4 | 刑法学 | 郑高键 |
5 | 社区工作 | 张姝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
2014年至2018年12月,学校立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117项,内容涉及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运用、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拓展、实践实训教学等领域。
成果名称 | 获奖情况 | 获奖时间 |
---|---|---|
“卓越计划”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4年 |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教育“校局合作”经验与模式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2014年 |
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教育厅级 | 2014年 |
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4年 |
实践性法学教学“训练与考试方法” | 教育厅级 | 2014年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高校经济法学课程立体交互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甘肃省属高校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楔形法学人才培养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政法类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四位一体化新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年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 | 省级二等奖 | 2016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省级二等奖 | 2016年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政法院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法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及应用研究——立足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培养的思考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多维一体化计算机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法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选择与方法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7年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省级一等奖 | 2018年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8年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年 |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甘肃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甘肃省数字法治产业研究院等14个省部、厅局批准设立的研究基地,独立设置的在编科研机构5个,校级非在编科研机构6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科技厅 | 2012年11月 |
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月 |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甘肃省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
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2年 | |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3年12月 |
甘肃省教育法制培训与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2月 |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 | 甘肃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 2015年3月 |
省级法学理论研究中心 | 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 | 甘肃省委依法 治省办公室 | 2016年6月 |
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 2017年7月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地方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年10月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司法科学与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1月 |
省级科研团队 | 甘肃省法医物证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 甘肃省科技厅 | 2014年11月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财政厅 | 2016年10月 | |
甘肃省社交网络舆情信息协同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7年6月 |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8年3月 | |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创新智库 |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工委 | 2016年12月 | |
注:名单不全,详询学校官网。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2019-202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项,其中国家社科和国家自然科学27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底,馆藏纸质文献近145万册(纸质图书1380596册、期刊合订本68828册)、电子书刊近10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中文库31个、外文库4个)。
甘肃政法大学校园风光
甘肃政法大学秋景
甘肃政法大学秋景
甘肃政法大学秋景
学术期刊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类期刊,2004、2006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10、2012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南京大学);2009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201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连续被评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甘肃省优秀期刊”;设学术视点、名家讲坛、民间法与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学论坛、法律与实践、争鸣与探索、西部法学、青年法苑等栏目。
《西部法学评论》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列为来源期刊;开设专题策划、法律史与法律文化、民族法制、法学专论、法律实务、西部法治、域外法学、公安研究、法学教育、社科纵横等栏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及吉林大学、青岛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中国政法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加入亚洲法庭科学学会,是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的发起成员单位。
形象标识
校名
校名“甘肃政法大学”为舒同体。
甘肃政法大学校名
校徽
校徽外环正上方为“甘肃政法大学”字样,下为英文。环内以红色盾牌和“法”字的篆体样式“灋”作为核心元素。盾牌代表威严与庄重,象征守护与秩序,采用红色盾牌寓意着甘法大人政治坚定、恪守规矩,也体现了学校作为政法类院校的办学属性。“灋”代表正直、公平、惩恶,设计为方形结构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刚直公正;“水”象征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廌”,即獬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作为正义的化身,象征明辨是非、判断曲直、赏善罚恶。“灋”字下部结构“去”设计如天平形态,象征着捍卫公平、正义、法治的政法精神;标志下方的“SINCE 1956”,反映了甘肃政法大学的学术积淀和发展历史。
整体结构呈现内方外圆,“内方”,是为人之本,是对理想、原则、信念和法规的坚持,“外圆”,是处事之道,是柔融、和谐、屈伸有度的追求,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难行,体现了中规中矩、刚柔相济的文化内涵。色彩上以稳重的标准红色为主,既代表着富含热情、积极向上,又体现了忠诚于法律的政法院校核心文化要素。整个图案庄重、大方,象征甘肃政法大学依法治校、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甘肃政法大学校徽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舒同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校徽标识。
精神文化
校训
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
“崇德”,是办学之魂,德为学首,德为校魂。以德治校,故曰“崇德”。
“明法”,即完善的法度,是对《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化用。
“弘毅”,刚毅勇敢,持之以恒;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致公”,是大学学子应该具有的志向,是甘法大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崇德明法,弘毅的结果。
以“崇德明法 弘毅致公”作为校训,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法治与公正的和谐。
甘肃政法大学校训
校歌
崇德明法,弘毅致公,是我们坚如磐石的心愿。 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发奋学习,发奋实践), 求实严谨,团结奋进(勤学苦练,增长才干), 优良的校风代代相传(青春的活力溢彩流光)。 啊~我爱你,甘肃政法学院,啊~政法人才的摇篮。 啊~我爱你,甘肃政法学院,政法人才的摇篮。 |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甘肃政法大学占地面积共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45.23万平方米。有兰州市安宁西路校区和兰州新区校区2个校区。
安宁西路校区
安宁西路校区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6号。
兰州新区新校区
兰州新区新校区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贺兰山大道北段299号。 校区有司法警察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焦盛荣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郑高键 |
党委副书记 | 王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向君、唐伟尧、史玉成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焦爱胜 |
参考资料: |
姓名 | 备注 |
---|---|
李永文 | 建行华池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 |
赵遂旺 | 移民管理警察 |
郑天海 |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
李添珍 | 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立案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
师胤嗣 | 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处主任 |
杨永胜 |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二级法官 |
注:排名不分先后(截至2024年5月) |
时间 | 荣誉 |
---|---|
2016年9月 | 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
2016年12月 | 兰州市2011-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
2018年12月 | 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 |
2020年11月 | 全省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
2020年11月 | 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2021年8月 | 甘肃省节水型高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上一篇 武警指挥学院兰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