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炳灵寺 编辑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炳灵寺
地理位置: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县南35公里处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9:00-18:00,16:00停止入场。
景点级别:AAAAA级
门票价格:¥50
著名景点:石窟、壁画等等
联系电话:0930-5921616
炳灵寺
炳灵寺正门
炳灵寺
炳灵寺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也可以称道教圣地,(或哲学圣地)。现经1600多年历史公元393—431年(47年)建立西秦。炳灵寺是藏语‘十万佛洲’之音(十万弥乐佛现灵的说法)。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
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远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权(公元385-431年),统治达47年之久。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
自公元420年凿窟起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
在隋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船停泊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溶造就了炳灵寺。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
炳灵寺石窟 小积石山
石窟分别为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
现存窟龛183个,分为石雕像、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
炳灵寺石窟雕像776躯,其中石像694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
石窟悬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悬崖旁边矗立着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乘坐游艇可以直接到达石窟码头。历史变迁,炳灵寺屡遭战火破坏,栈道毁坏。
炳灵寺石窟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在最早的西秦169窟中,塑造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北壁正中的大力佛。坐落在仰莲台座上的为无量寿佛,北壁正中大力佛,高7.5米。
北魏造像最有特色的是25龛的石雕释迦多宝像,面带微笑,举手叙谈,庄重而潇洒,再现南朝崇尚清谈玄学的风采。炳灵寺石窟以下寺最为壮观,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
炳灵寺以石雕而著名(河南的龙门石窟也以石雕见长)。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
炳灵寺
石窟
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
它们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其中,西秦开凿的有2窟1龛,北魏开凿的有8窟25龛,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龛。唐代作品艺术成就最高,当时僧人达到3000多人。
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西秦之后的北魏,以是一个开窟造像的兴盛时期,共9窟33龛。一个是以126窟为代表的中心,另一个是以146窟为代表中心。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佛教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电大鼎盛时期,炳灵寺大部分窟龛,均完成于唐代,唐代窟龛有135个占全部窟龛3分之2以上。
3号窟
炳灵寺
炳灵上寺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上寺大佛洞内雕塑有4米高的弥勒佛像l尊,神采丰满,形象端庄,不失隋代造像遗风。现上寺寺院东边山崖上,以及喜佛沟下层的山崖上,有唐代开凿、明代重修的窟龛两个。据《安多政教史》记述,文成公主当年过境时就居住在这里。元、明以来,这里一直是炳灵寺宗教活动的中心。
明代,炳灵寺上寺曾建立密宗院,万历年间修建卓玛殿,以后因战乱频繁,卓玛殿屡毁屡建,清康熙十四年、民国二十六年、1986年都曾重塑卓玛佛像。现存卓玛殿绿度母塑像,高1.32米,头戴宝冠,秀发垂于两肩,面相清秀,手持莲花坐于莲座上,四层背光中第二层为二十个小度母。度母,藏语亦称"卓玛",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度母本源记》里说,观世音因感于众生数目巨大,救度困难,忧愁泪下,眼泪滴成莲花,先变成绿度母,随即变成白、红、黄、蓝、金等不同身色的化身来,共21尊,这21度母各自对观音立誓辅助菩萨救助众生,十方诸佛感于她们的圣迹,称为"度母",即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佛母。相沿成为藏传佛教女性保护神,或称多罗菩萨。
康熙年间,炳灵寺上寺又修建了藏经楼、文殊殿、观音殿、护法堂、十六尊教堂、尊音神堂等。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敕封上寺嘉杨隆珠为护法禅师呼图克图(即转世活佛),是康熙册封的十八个活佛之一,已传世八代,其弟子喇嘛十余人现居上寺行管理之职。
炳灵寺上寺内还存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刊印的大藏经一部60余卷,为佛教经典中的主要经典,是由骆驼运到炳灵寺的。寺内现存的唐卡画,有绿度母、千手千眼观音、坛城图、文殊菩萨等画卷,制作精美,色泽绚丽,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绿度母唐卡画是九世班禅赠送给上寺的。
炳灵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一篇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