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公权 编辑
萧公权(1897年11月29日—1981年11月4日),原名笃平,字恭甫,自号迹园,笔名君衡、巴人、石沤,江西泰和人,政治学家,历史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萧公权于1923年6月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26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0年任燕京大学政治系教授 ;1931年9月任清华大学任政治系教授;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中英庚款讲座教授 ;1939年9月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7年任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1981年11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逝世,享年84岁。
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研究。
中文名:萧公权
出生地:江西泰和
出生日期:1897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1981年11月4日
毕业院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政治多元论》《康有为研究》
主要成就: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1897年11月29日,萧公权出生。
1915年,入读于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
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
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专业和康奈尔大学哲学系。
1923年6月,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1926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8月,返回中国。
1930年,任燕京大学政治系教授。
1931年9月,任清华大学任政治系教授。
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中英庚款讲座教授。
1939年9月,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
1947年,任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1968年,循例退休。
1981年11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逝世,享年84岁。
萧公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萧公权的研究领域横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等多个主题,涉及政治多元论与政治一元论的关系、立宪主义与民主主义诸问题、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现代化问题、中西文化论争,以及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乌托邦思想等。
学术论著
萧公权编著的专著有《中国乡村(英文)》《问学谏往录》《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英文)》 《政治多元论》《康有为研究》等。
科研奖励
萧公权编著的《中国乡村(英文)》获得美国学术团体协会“人文学术奖”。
人才培养
编著讲义
萧公权在清华任教的讲义,后整理为七十万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并被教育部审定为“部定大学用书”。
讲授课程
萧公权讲授的课程有“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洋当代政治思想”“中国社会制度”“制度阅读” “政治学”“社会学”“政治学概论” “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等。
指导学生
萧公权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 ,法学家龚祥瑞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央研究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42年 |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
华盛顿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 |
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 |
填词赋诗
萧公权擅长文史,精通中英文,工诗,截至1981年11月,其著有《迹园诗稿》10卷及附录出版,存有古近体诗580首。又有《画梦辞》7卷,存词250首。
“萧公权才为世出,生于忧患,学于域外,执鞭中土,终老异乡,乃近百年来文化变局中立定脚根,深入西方学术领城,然后心平气和地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衷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人文学者,在中国政治学与宪政研究领域留下巨大的足迹与影响。”(清华大学法学院评)
“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萧公权融汇中西方学术,卓然自成一家,在中国政治学领域享有声望与影响,是在思想学术界推进宪政理论和自由观念的卓越人物。”(中国思想论坛评)
“萧公权是20世纪中国政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黄金十年’发展时间最为重要的学术大师之一,为社会学科尤其是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