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川县 编辑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妫川县妫川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在今北京市延庆区,隶属妫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入怀戎县。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为北京市郊区之一。东邻北京怀柔区,南接北京昌平区,西与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北与河北省赤城县相邻,县城距北京德胜门74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气候独特,冬冷夏,素有北京“夏都”之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妫川县

设置:唐武德七年(624年)

治所:北京市延庆区

隶属:隶属妫州

历史沿革

编辑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妫川县。治在今北京市延庆区,隶属妫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入怀戎县。

《史记》中记载,黄帝与炎帝三战而后合,得其志于阪泉。

考古发现约六、七千年前,延庆境内即有居民活动。春秋时期,延庆曾是山戎族活动地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地属燕国。

秦统一全国后,始设上谷郡,置上兰、居庸县,今延庆属之。

西汉时,上谷郡领县15,其中夷舆、居庸二县均在本境。

东汉时,撤夷舆合为居庸一县。

北齐废居庸并入怀戎县。

唐初怀戎属北燕州,贞观八年北燕州改名妫州,天宝年间妫州改为妫州郡,今延庆属地始从怀戎县析出,设置为妫川县(以妫水名之)。

唐末及辽金时,改为缙山县(以缙山名之)。

元世祖至元初,缙山县属大都路奉圣州;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香水园,其登基后,于公元1316年(元延祐三年),升缙山县为龙庆州。

元灭明立,废州设隆镇卫,建文元年(1399)改隆镇卫为隆庆卫。

永乐十二年(1414)复置隆庆州,直至隆庆元年(1567)为避穆宗年号遂易为延庆州。

清仍沿用延庆州。

民国二年(1913)全国废州改县,始称延庆县。

民国时期属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察哈尔省后改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

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成为首都西北门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延庆区位于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东与怀柔相邻,南与昌平相联,西面和北面与河北省怀来县、赤城县相接。延庆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

满家福手机连锁妫川店

延庆县东外大街13号妫川购物中心供销总社

详情

地貌特征

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的延庆八达岭长城小盆地,即延怀盆地,延庆位于盆地东部,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241米,也是北京市第二高峰。

气候特征

延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连带。气候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8℃。最热月份气温比承德低0.8℃,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下一篇 缙山县

上一篇 可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