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卡画 编辑
“唐卡”藏语音译,泛指供奉在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各种佛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来传说题材。唐卡画的风格独特,一般善于运用贵重的黄金,白银,与各种矿物色彩颜料为制,工艺精细而精美。唐卡源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西藏,明初随着格鲁派的创立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质朴淳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各民族的绘画精华,使之更臻完善,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枝奇葩 ,唐卡在佛教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
中文名:唐卡画
解释: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各种佛画
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
地点:西藏
前藏的唐卡画: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后藏的唐卡画: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藏传佛教绘画:唐卡护法神
装裱好的黄财神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唐卡源于吐蕃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处悬挂的布画,历史长达1400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为久远的象雄古国便已出现。
经考证,唐卡的形式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历有关。藏民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随身携带的庙宇。毕竟,唐卡比塑像更轻,也不同于壁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就能成为一种象征,让藏民们祈祷、礼拜、观想,或保佑去世的亲人。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择吉日而向广大信众示现,当其缓缓展开后,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青海塔尔寺就有如此巨幅的唐卡,每年都会在山坡上缓缓展开,当地人称“晒大佛”。
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画中最具代表的画种,也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画种,一般由僧人及民间艺人绘画。
牛皮烙唐卡 黄财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