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元殿遗址 编辑
含元殿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岗之上,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大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含元殿遗址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中文名:含元殿遗址
地点: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岗之上
总面积:70,000平方米
建成:龙朔三年(663年)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遗址位于自强东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较为完整。
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
1957年~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勘察和发掘,1980年~1984年进行了重点发掘,初步弄清、复原了大明宫遗址。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基高15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大明宫的正殿。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位于大明宫内,是大明宫中轴线南北方向上的第一座正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面积达7万平方米,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毁废,历时220余年,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
按照唐时制度,每年元旦皇帝在此举行大朝会活动,外国和周边民族政权都派使节前来朝觐。 为有效保护含元殿遗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三方于1995年签署协议,决定利用日本信托基金会提供的用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235万美元,采用工程技术立项实施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同时组成了中、日专家委员会,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为保证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西安市政府提供了760万元配套资金,组成了专门的工程管理办公室。
1995年至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对含元殿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保护工程提供了考古学依据。在中、日专家的指导下,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和西安市古建公司等共同努力,历时10年,终于全面竣工。
宏伟的景观:西安市政府正投放2亿元人民币恢复大明宫含元殿之南的御道(宽200多米、长600多米),可以想像不久的将来,由最南的丹凤门、中间的御道和北面的含元殿将构成一幅多么宏伟的景观。
日本提供的2.8亿日元无偿文化援助项目--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殿馆和砖窑址保护厅也于2004年4月竣工,使遗址具备了公开展示的条件。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中外游人3万多人。随着御道等接待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将会有更多的中外游客前来领略盛唐气象。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遗址规模宏大,建制严谨,平面布局呈南北长方形,南宫城就是京城北郭城东边的一段,另筑北、东、西三面宫城,宫区占地约3.5平方公里,宫城总长8724米,据史籍记载:大明宫内的殿堂约有五十余座。唐末,大明宫多次遭战乱破坏,光启二年(886年)毁废,至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复,天祐迁都(904年)时最后废毁,沦为废墟。
含元殿遗址
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乐舞表演以及会见宾客的场所,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遗址保存完整,现已实施遗址保护复原工程。
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麟德殿遗址已向公众开放参观,欢迎大家前来观赏唐代文物、遗址,领略唐文化之精华。
陕西唐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百官上朝的含元殿南百米处发现了唐代渠道、桥梁、道路等遗址,因新发现遗址与含元殿及其朝堂的重要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唐代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含元殿遗址
新发现的唐代殿前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从部分试掘区看,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直,局部有砌砖护岸现象。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副研究员何岁利说,从渠道底部淤泥东段较浅、西段略深显示的水流波纹等遗迹推测,渠道内的渠水流向应为由东向西流。根据《唐两京城坊考》等文献,新发现的渠道应当是其时龙首渠的一部分。
含元殿遗址
龙首渠 含元殿遗址“龙首渠”含元殿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唐代渠道已探知长度为四百余米,经考证应为唐代流入大明宫的“龙首渠”。唐大明宫含元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重要场所。史载含元殿御道青石墁铺、花砖精篆。它穿过大明宫正南的丹凤门,跨过碧波荡漾的龙首渠,直接通向大唐王朝权力中枢含元殿。唐朝每年的元日朝贺、使团谒见、改元即位、大赦册封等国家仪式和重大庆典大都在此举行,盛况绵延了两个多世纪。
含元殿遗址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在渠道内,还清理出三处木桥基础遗存,间隔均匀。两侧的东西桥梁,应是百官上朝前的“下马桥”,而中央桥址北面正对着含元殿遗址中央,桥东西长约十七米、南北宽约四点三米,是唐代皇帝专用的御桥。唐含元殿前新发现的渠道、桥梁以及道路等遗迹,为研究唐大明宫前朝部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提供了珍贵资料。
含元殿遗址的考古发掘、地质调查、方案设计及遗址本体的保护,此工程已完工并于2003年12月验收。日本政府提供无偿援助资金2.8亿日元(合人民币2000万元),用于大明宫遗址陈列馆、唐代遗址展示厅及相关器材的购置,此项目是该资金在中国首次用于文化项目;同时,含元殿遗址殿前广场及水、电、道路、绿化、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是市政府的配套项目,投资750万元。国家文物局投资对唐代砖窑进行了技术性保护。
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受到了国家和陕西省及西安市领导的重视。原政协主席李瑞环在陕视察期间专门在含元殿遗址参观检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主要领导多次来此检查文物保护工作,并做了重要指示。含元殿遗址现已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又一处高品位的文物旅游景点。
含元殿遗址--“2006·盛典西安”
“2006·盛典西安”大型晚会在含元殿遗址上搭建的布景,让人们领略了含元殿之巍峨、盛唐大明宫之魅力。大明宫遗址看到,比照含元殿搭建的舞台布景就像一座真正的砖木结构宫殿矗立在遗址之上。“2006·盛典西安”搭建的这个含元殿布景将保留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这个“宫殿”还将会对市民开放。
针对不少市民“为什么不重建一个含元殿”的疑问,《文物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而含元殿遗址本身很脆弱,完全失去了承载大规模建筑的能力。另外,条件还很不成熟,现有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把含元殿完整地复原出来。如果要建的话,完全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难度很大。 含元殿遗址的总体保护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由省政府公布实施,目标是建成大明宫遗址公园。
含元殿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将遵循三个原则:完整的保护,含元殿遗址宫城范围都进行保护;有效的保护,每一处遗址都采取技术方法保护起来,把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因素完全杜绝;真实的保护,不是把遗址毁掉重建,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城市绿地、市民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功能。
2007年,享有“盛唐第一门”之称的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工程将开工,充分再现丹凤门墩台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宣政殿、紫宸殿遗址的保护展示项目也将相继启动,预计5—10年后,大明宫遗址公园将基本成型,展现在市民面前。
访含元殿遗址
赫赫大明宫,山河一望空。
机车喧阵阵,云树郁葱葱。
王气歌吟里,荒台烟草中。
问谁知我意?凭吊寄秋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