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荩 编辑

汉语词汇

忠荩忠荩

忠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ōng jìn,释义:犹忠诚,《三国志·蜀志·董和传》有记载。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忠荩

拼音:zhōng jìn

注音:ㄓㄨㄙ ㄐㄧㄣˋ

解释:犹忠诚

释义

编辑

忠诚。

出处

编辑

《三国志·蜀志·董和传》“后从事於 伟度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伟度 ﹞为 亮 主簿,有忠荩之效,故见褒述。”

例句

编辑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忠荩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

唐 钱起 《哭曹钧》:苦节推白首,怜君负此生。忠荩名空在,家贫道不行。朝来相忆访蓬荜,只谓渊明犹卧疾。

汪藻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尔既殚于忠荩,归饮至于庙,我何爱于宠褒。”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须补报君恩,尽忠荩,安黎庶。”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外史《梼杌》: 王建 借 蜀 以上封事, 李景 为 眉山 主簿,其制略曰:‘旌其忠荩之心,委以髯须之职。’注云:‘《古今注》:羊,一名髯须主簿。’”

清 魏 《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而谓党奸谀,抑忠荩,恐起 岳 桧 二人质之,亦未必受此等谀谤也。”

薛福成《庸盦文外编·叶向高论》:“史又称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之,礼貌优厚。”

聂绀弩 《古时候的公务员》:“君主需要臣仆的忠荩,远过于需要他的良心与智慧。”

下一篇 春秋之义

上一篇 阽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