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齿 编辑
“金齿”是中国古代族名,一般指泰族的先民,后来进而扩大作地名。
中文名:金齿
别名:金齿蛮、金齿夷、金齿人
族属:泰族的先民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随蒙古大军抵达永昌时,看到当地人“皆用金饰齿,别言之,每人齿上用金作套,如齿形,套于齿上,上下皆然”(《马可·波罗行记》)。波斯国拉斯持丁《史记汇编》说:“金齿人以金套包牙齿。”元李京《云南志略》说:“金裹两齿谓之金齿蛮。”
“金齿”除用作族名外,还扩大作地名。大蒙古国征服大理国后,于公元1261年设“金齿等处安抚司”、招抚澜沧江以西地区各部。公元1267年,大蒙古国分云南为五大部:合剌章、鸭赤、赤科、金齿、茶罕章,“金齿”即其中之一。公元1286年,元国(原大蒙古国)又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改“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以“金齿”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一延续到明国中叶,“金齿”形成较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云南地区的主要民族。
“金齿”是指把牙齿染成金色。傣族自古有染齿的习惯,大元国时称傣族为“白夷”,因染齿之俗,便被称作“金齿白夷”,《元史·地理志四》载:“ 中统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
“金齿”与嚼槟榔的嗜好有关,傣族习惯嚼槟榔护齿、提神,把槟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烟丝,用生长在热带雨林下的一种草质藤本植物芦子的叶片包裹,放进嘴里咀嚼。没有槟榔就采一些含有鞣酸的嫩树叶代替。槟榔果子和那些替代植物咀嚼后有鲜红色的汁液,能把染黑的牙齿再染成紫黑色、泛出金色。
元国指“金齿白夷”聚居地,曾设立“金齿等处安抚司”、“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等地方行政机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