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编辑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西部设立的军政机构,范围为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大宁都司宁王以“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永乐元年废弃,后逐渐为蒙古占据。
中文名: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别名:北平行都司
行政区类别:行都指挥使司
所属地区:京师北直隶
下辖地区:大宁卫
政府驻地:大宁卫,后迁保定府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宁卫。)二十一年七月更名。永乐内迁前,北平行都司前后共设立过21实土卫、2实土守御千户所、4王府护卫。靖难兵变,朱棣以“大宁军马牵制吾后”,首攻大宁。攻下大宁城之后,“拨大宁之众及宁王权皆回北平”,大宁徒有空城。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景泰四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入於三卫。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气候不是放弃原因,俄国人在当时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依然为沙皇俄国扩大版图;清廷在蒙德极小期还在漠南归化城屯田(1692)。当时大宁三都督领兵在外,燕兵怕宁国夺回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后重新设防,威胁北平(今北京城)的后路,所以干脆烧了了事。没想到宁国军之后兵变降燕。“殿下谓臣曰:自兵燹后,诸书皆不存,独此稿因在雷坛内尚在。”似乎燕兵曾火烧大宁,或者交战中起火,而雷坛(宁王好道教)没有被烧毁。
永乐元年内迁保定,朱棣雄才大略,自然知道大宁的重要性,他在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时对金幼孜等人说:“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但他还是觉得撤漠南诸卫集中兵力消灭北元才是一劳永逸,何福曾请求朱棣复置东胜卫,但朱棣仍然不以为然,只在此年九月给何福的批复中写道:“尔奏欲立东胜卫,此策甚喜,须俟镇虏、定边,诸卫皆定然后立之,则永远无虞。”朱棣认为设置卫所是要等到明军消灭岭北行省的残元势力继承确定元朝的北方边界后再办的事情,但是由于明成祖突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当年洪武帝在漠南设置的诸卫所皆未来得及恢复。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於此,永乐元年迁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裕卫:在宁城甸子镇。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孟山,广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漌河,又南入於辽水。)距行都司里。
应昌卫,洪武二十二年七月,在今达来诺尔湖畔设应昌卫(应昌城)。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有潢河,又有黑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南有塔山。)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属大宁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南有榆河。)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元兴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西有新开岭。南有老河,源出马孟山,流经此,又经行都司城南,东北入於潢河。西南有兴安县,元属兴州,顺帝后至元五年四月废。)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开平卫(元上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德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於此,后废。(西北有卧龙山。南有南屏山,又有滦河。东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闾河,西南有兔儿河,下流俱合於滦河。又东有凉亭、沈阿、赛峰、黄崖四驿,路接大宁、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路接独石。俱洪武中置,宣德后废。又西北有宁昌路,东北有应昌路,北有泰宁路,又有德宁路,元俱直隶中书省。西有桓州,元属上都路。洪武中皆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军台。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寻徙治滦州西石城废县。距都司里。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岭。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泰宁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地在元泰州(今吉林省眺安县)一带。永乐元年废。
朵颜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在额克多延温都儿(今内蒙占扎贵特旗北),溯儿河(今内蒙古兴安盟境内绰尔河,和田清认为即今挑儿河上游支流鸟兰灰河)一带。永乐元年废。
福余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的瑚裕尔河流域。永乐元年废。
兴和守御千户所(元隆兴路,直隶中书省。皇庆元年十月改为兴和路。)洪武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府废。三十年正月置所。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十年为阿鲁台所攻,徙治宣府卫城,而所地遂虚。(东北有凌霄峰。南有威远川。西有鱼儿泺。又西有集宁路,元直隶中书省。西北有宝昌州,元属兴和路。又有高原县,元为兴和路治。洪武中俱废。)距北平都司里。
宽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都司。又侨置宽河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下流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於滦河。)距北平都司里。
宜兴守御千户所(元宜兴县,属兴州。致和元年八月升为宜兴州。)洪武二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距北平都司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