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历 编辑
永历(1647年-1662年)是南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的年号。
中文名:永历
时间范围:1647年 至 1662年
类别:年号
朝代:南明
明昭宗永历皇帝像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1月,受丁魁楚、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1646年12月24日(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于广东肇庆即皇帝位,次年(1647年)改为永历元年。
明永历皇帝陵
此时,大明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永历元年(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昭宗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永历二年(1648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军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清,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南明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现了明季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南明内部依旧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备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廷调整的机会。永历二年至四年(1648年—1650年),金声桓、李成栋等反正明军先后被清军剿灭,何腾蛟、瞿式耜等大明重臣相继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入川。
永历六年(1652年),南明接受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提议,在贵州安隆所依附了农民军。这时,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廷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阵斩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封号。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害李定国。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
永历十年(1656年),李定国回师云南。
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原大西军同室操戈,永历政权危如累卵。孙可望兵力虽众,但骄横妒功,军心不附,部下阵前倒戈,被晋王李定国所败。
永历十二年(1658年),孙可望叛变。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
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军三路追逼,永历帝于12月逃亡缅甸,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殿,十分困辱。李定国曾多次与缅甸方面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昆明永历帝殉国处纪念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