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西县 编辑
泸西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30'-- 104° 03',北纬24° 15'--24°46'之间,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石林彝族自治县、陆良县相连。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市178公里;距曲靖市176公里;距文山州235公里;距贵州省兴义市182公里,总面积1674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3年,泸西县常住人口为37.01万人。
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东部高、西南低,地处低纬度高原,热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世居汉族、彝族、回族、傣族、壮族、苗族6种民族,有阿庐古洞、城子古村等旅游景点。
泸西县先后荣获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泸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92794万元,比上年增长8.6%。
中文名:泸西县
外文名:Luxi County
别名:泸西
行政区划代码:532527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
面积:1674 km²
下辖地区:5镇、3乡
政府驻地:中枢镇
电话区号:0873
邮政编码:6524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7.01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阿庐古洞,城子古村等
车牌代码:云G
地区生产总值:1692794 万元(2021年)
汉唐时期
春风阁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漏江县,隶属牂牁郡。东汉,为漏江县,属益州牂牁郡。三国蜀汉,属益州建宁郡漏江县。西晋,属宁州建宁郡漏江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北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武德元年(618年),改置陇堤县,属郎州。唐南诏国,为弥鹿部,属拓东节度。
宋元时期
宋大理国,为弥鹿部,属石城郡(实为师宗、弥勒二部自立的自杞国)。
元宪宗七年(1257年),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广西路。后置宣抚司,又废。辖师宗、弥勒2个千户总把。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师宗、弥勒千户总把改置师宗州、弥勒州。大德四年(1300年),维摩州改属广西路。
明清时期
广西府城池形势
清初袭明制,称广西府,属云南省,辖师宗、弥勒、维摩3州。康熙八年(1669年),裁维摩州,其地析入广西、广南、开化三府。以其属广西府地改置三乡县,属广西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三乡县,并入师宗州。雍正二年(1724年),于五螬地置五峭厅,属广西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广西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年),设师宗州州同于旧三乡县之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2月,降广西府为直隶州,改所领师宗、弥勒二州为县,师宗州州同改县丞,析五螬厅改属曲靖府,广西直隶州仍属迤东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1月,裁曲靖府属之五峭厅,于其地置广西直隶州判还属于广西直隶州。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于丘北县丞地置丘北县,属广西直隶州。至清末,广西直隶州辖师宗、弥勒、丘北3县。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4月,改广西直隶州为广西县,隶蒙自道。
1917年更名泸西县,因城西有古泸川
截至2022年,泸西县有耕地58694.44公顷(880416.6亩)。其中,水田6072.06公顷(91080.9亩),占10.35%;水浇地7507.63公顷(112614.5亩),占12.79%;旱地45114.75公顷(676721.3亩),占76.86%。白水镇、中枢镇、向阳乡、午街铺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11%。泸西县种植园用地11607.67公顷(174115.1亩),林地64457.16公顷(966857.4亩),草地2493.20公顷(37398.0亩),湿地28.20公顷(423.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372.82公顷(125592.3亩),交通运输用地4165.27公顷(62479.1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08.18公顷(51122.7亩)。
水能资源
泸西县有1江6河、4座中型水库、8件小(一)型水库、40件小(二)型水库,已建有云鹏电站等11座水电站,径流量达7.4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6万千瓦,可开发量33万千瓦,现已开发2.92万千瓦。
水资源
2020年,泸西县境内18条河流、60座水库、67座坝塘、69条渠道纳入了河湖库渠保护治理范围,明确了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188名。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监控断面水域环境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7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87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313mm,人均水资源量1008立方米,亩均耕地水资源量553立方米,属于比较缺水的地区。全县径流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不均,变化较大。从径流的年内分配来看,由于境内河流基本都是雨水补给水源类型,径流年内分配与降雨年内分配情况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雨季,尤以6至10月的径流最大,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8.9~79.7%;从径流的空间分布上看,全县径流深分布不均,基本与本县降雨量的空间分布保持一致,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根据红河州水资源公报,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县用水总量分别为1.185亿立方米、1.141亿立方米和1.1757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为22.8%、22.0%和22.6%。
风能资源
泸西县建成李子箐、东山、东华、大坡顶等风电场,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2亿度。5个风电项目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219兆瓦。
五峰山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西县常住人口为389138人。 2021年末,泸西县户籍人口为451934人,其中:城镇人口127185人,少数民族人口7316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6.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7.95万人,全年出生率10.01‰,死亡率8.57‰,人口自然增长率1.44‰。城镇化率37.39%。
截至2023年,泸西县常住人口为37.01万人,城镇化率38.39%。
综述
2021年,泸西县实现生产总值1692794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665万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419302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928827万元,增长11.1%。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20年20.9:24.5:54.6调为2021年的20.3:24.8:54.9。人均生产总值44049元,比上年增长9.8%。非公经济增加值1115715万元,比上年增长9.5%,占生产总值65.9%。
第一产业
农业发展
2021年,泸西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7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2%,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30982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8%;林业产值2037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5%;牧业产值23245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9.6%;渔业产值73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288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9%。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渔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8%、5.0%、9.0%、-11.1%。
2021年,泸西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73644亩,比上年增长6.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15647亩,比上年增长0.3%;经济作物面积995412亩,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其它作物面积62585亩,比上年下降14.1%)。
2021年,泸西县大牲畜存栏140578头(匹),比上年下降3.4%,猪存栏311659头,比上年增长9.6%;年末大牲畜出栏42472头(匹),比上年增长6.7%,生猪出栏415658头,比上年增长18.8%。
2021年,泸西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60121人,常用耕地面积389686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23.43万亩;水库总数59座,总库容量1809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401146千瓦。
第二产业
2021年,泸西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03770万元,比上年增长49.1%,按核算口径计算,完成工业增加值1669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2021年,泸西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390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9.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利税总额2609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1915万元。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75747万元,比上年下降28.1%,轻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1%;重工业产值463304万元,比上年增长95.3%,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8017万元,比上年增长72.9%;股份制企业531034万元,比上年增长57.1%。
2021年,泸西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653347万元,比上年下降2.2%;乡镇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3722人,比上年下降1.9%。
2021年,泸西县建筑业增加值252991万元,比上年增长0.9%;注册登记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6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第三产业
2021年,泸西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8572万元,比上年增长4.5%。批发业销售额801249万元,比上年增长69.9%,零售业销售额555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0%,住宿业营业额23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餐饮业营业额61423万元,比上年增长25.9%。
2021年,泸西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56751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316262万元,同比增长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3925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短期贷款270833万元,同比增长27.3%。
2021年,泸西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5.6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38.0%;旅游总收入3184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
泸西县
教育
青少年活动中心
彝族普遍信仰多神,信奉阴阳两界,主要崇拜的神灵有山林神,每个村寨都有“密枝林”或称“龙树”,猎神,五谷神(龙背袋),祖洞、火神等。
回族
泸西县回族,明初随沐英入滇,因军功补乌撒卫千总候,后代马应选移居泸西雀梨树。主要分布在白水镇桃园、巨木、大小红杏、松树地、小河、雀梨树等地,其余散居各地。
回民日常服饰与汉族相同,惟宗教界还尊崇教规,逢“礼拜”、“念经”男戴白帽,女戴盖头,阿訇有礼服“绿衣”、“尖顶礼帽”等。
苗族
泸西境内苗族,多系明代由贵州迁入定居,少数由邻县迁入。主要分布在永宁乡的小江、阿旦、细脖子;舞街铺镇的石滚子,向阳乡的拖乐、白泥塘、新庄科等村寨。
苗族盛行对自然神和祖灵的崇拜。每遇自然灾害,如风、雨、雷电之灾,即烧黄蜡条祭鬼,每年秋后,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祖仪式,遇疾病,请巫师退鬼驱邪。
壮族
泸西境内的壮族系明代由文山和蒙自等地迁入定居的“沙酋”后裔,主要分布在永宁乡的法依大、小中寨,水头,小新寨,小阿峨和向阳乡的垠坎等村。
壮族信仰多神,信奉万物有灵,主祭神为“铜鼓神”,平日拥有铜鼓的人家,必须用扁茅草搓成“拴魂绳”把铜鼓捆起来,用红布蒙严实。节日或丧葬还流行跳“铜木神鼓舞”,由男性二人边敲边跳。龙神,壮族居住的村寨都自立“龙山”,农历三月头个属蛇日,以村为单位祭祀。田公地母神,农历六月头个属猪日祭。天神,农历六月二十日祭。
傣族
泸西傣族系南诏、大理时期由永昌西南和开南以南迁入定居,居住于舞街铺镇雨洒傣族乡的大、小足禄、新寨及路口村、团山、大护国等村。婚姻习俗趋向汉族。
傣族信仰多神,信奉万物有灵,主司神有龙神、山神、田公地母、灶君等,家庭堂内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
特色饮食
老砍刀米线 | 羊汤锅 | 泸西荞酒 | 泸西小笼包 |
泸西酸腌菜 | 甜洋姜 | 泸西炒面 | 泸西蒸芋头 |
泸西肉冻 | 泸西菌脚 | 泸西荞粑粑蘸蜂蜜 |
阿庐风景名胜区
阿庐风景名胜区位于泸西县城北部,距昆明150公里,阿庐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有阿庐古洞、吾者温泉、城子古村、阿拉湖、歹鲁瀑布、九溪山森林公园等五十余个景点,以喀斯特地下岩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观为主体。
阿庐古洞
白水塘水库
白水塘水库总库容量3300余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24万立方米,相应水位53.0米,水深13.5米,水面面积2910亩,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梨源位于水库之东侧,以品种达160种的高原梨最出名。
白水塘水库
泸西武庙
泸西武庙,又称关岳庙,是泸西县“三庵六阁七寺八庙”中的“八庙”之一。在“八庙”中建筑、规模和地位仅次于文庙,是当地文物中的重要瑰宝之一。
泸西武庙及戏台
城子古村
城子古村位于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距泸西县城25公里,是云南历史文化名村、保留有“昂土司府”、“李将军第”“姐妹墙”等历史遗迹。
城子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1000余间土掌房墙墙相连,层层而上,依山伴水而建,古村拥有我国最大的、600多年前建造的“彝族土掌房”建筑群,有“土掌房”1000余间。
城子古村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 夏明 |
县长 | 邓飚雷 |
常务副县长 | 马玉波 |
副县长 | 周舟、唐虎、杨永生、李闯、殷丽萍 |
副县长(挂职) | 詹显明、鲜明 |
资料来源: 数据截至时间为2024年7月 |
范华平,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云南泸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2020年7月29日,泸西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5月27日,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