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博物院 编辑
安徽博物院,老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 ,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面积6.2万平方米 ,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 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安徽博物院
外文名:Anhui Museum
类别:综合类博物馆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地点: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
竣工时间:2011年9月29日(新馆)
馆藏精品:潜山安徽龟化石、蚕形玉饰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安徽博物院
1953年4月23日,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
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1994年,安徽省博物馆推出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陈列》,被全国文博界誉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安徽模式”。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
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安徽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的维修改造。
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指示的博物馆。2010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2013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核定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7日,时值“2015年台湾·安徽文化交流周”开展之际,安徽博物院与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缔结“文化交流友好博物馆”挂牌仪式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礼敬大厅举行。这是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在大陆缔结的第一家友好博物馆。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馆藏文物
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安徽博物院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整体布局突出公共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通的空间效果。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博物院陈列展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以大楼为主体的整个馆区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楼为砖混结构,面南背北,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展览面积7826平方米,正中主楼五层(第五层为塔楼),两侧副楼两层为展厅。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
安徽博物院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江淮撷珍
江淮撷珍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文明史陈列
安徽文明史陈列
安徽古生物陈列
安徽古生物陈列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
安徽博物院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
潜山安徽龟化石 1971年发现于安徽省潜山县,地质时代为古新世晚期。该标本为古生物学家叶祥奎教授1979年确立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对于研究龟类的系统发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 |
蚕形玉饰 年代:春秋 尺寸:长6.3厘米 宽2.2厘米米 1955年5月在寿县城西门蔡侯墓出土蔡国玉质装饰品。形状弯曲似玉 璜,两面花纹一样,通身刻带形纹7道,带纹上有6道是斜线纹,1道是人字形纹,表现出蚕的动态。头部以穿孔做为蚕的眼睛。中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养蚕,并把蚕的形状雕刻在各种器物上,但用蚕做佩饰的却不多。 |
“宜子孙”钟形金饰 年代:东汉 尺寸:长2.3厘米,宽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1955年在合肥市西郊乌龟墩砖石墓出土梯形钮的中心穿一小孔,中部竖列“宜子孙”3篆书字,为汉代习用的吉语。边饰连珠纹,“子孙”两字外侧饰对称的瓣叶纹。和汉草叶纹镜的瓣叶纹相似,系用极细的金丝和金珠。作成花朵,与花茎瓣叶联为一体,联缀盘筑而成。金饰光彩夺目,显示了汉代的高度工艺水平。 | |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年代:元 尺寸:高6厘米 直径14.5厘米 此盒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据记载,张成和杨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斜面显露红黑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光泽可鉴。 |
凤纹铜方鼎 尺寸:高22.8厘米 1965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纹饰相同,均为长冠垂尾的两只凤鸟,作隔棱脊相对。主纹突出,上下以粗细凸弦纹为栏,无地纹,简洁明快。短足作二箍节相叠,外圆内空,截面呈半环形。这种作法,亦属少见。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区的青铜文化特色。 | |
唐三彩双系凤柄壶 年代:唐 尺寸:通高22.5厘米 腹径10.8厘米 1958年安徽省芜湖市出土,直口,伞状盖,盖上附乳钉小纽龙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贴对称双系。颈饰凸弦纹,形同竹节。肩饰凹弦纹三道。口外壁堆贴模印的葡萄叶,腹部贴模印葡萄和小鸟。造型庄重,装饰生动别致。胎色微黄,釉色美观雅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
兽面纹铜鬲 年代:商 尺寸:高23.2厘米 口径15.3厘米 1944年安徽省阜南县月牙河出土。兽面纹铜鬲(lì,音历),圆口外卷,直颈窄肩,分裆,锥形空足。口沿置对称的弓形耳,一耳与一足对应,应是沿袭商代早期的作法。颈饰变形夔纹。腹饰扉棱三道,与足对应。并以扉棱为中轴,构成三组兽面纹。 | |
云纹铜五柱器 年代:西周 尺寸:通高31厘米 柱高16.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上竖五柱,等高,间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双钩云纹。此种器形,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 |
白陶鬶 年代:新石器时代 尺寸:通高19厘米 口径8厘米 腹径42厘米 1960年安徽萧县花家寺遗址出土。泥质白陶。敞口,细长颈。扁带形鋬,三袋状足。腹中部有锯齿形堆纹一周,陶胎薄而细腻。花家寺遗址系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镞、蚌镰、骨针、鹿角等遗物。属大汶口文化类型,该遗址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鬶是花家寺遗址中发现的较为精致的陶器。 | |
---|---|
原始青瓷尊 年代:周 尺寸:高17.3厘米 腹径13.4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西周墓葬出土。高岭土胎,胎色灰白,与著名的祁门瓷土近似。表里均施灰白色釉,有脱釉现象。器身刻划弦纹、斜方格纹和波纹等。口沿和肩部堆附卷云纹。器形端庄,纹饰简朴。 | |
| 画眉夫妻砖雕 年代:清 女子在庭院梳妆,头戴方巾的男子用心给妻子画眉,送茶的侍者回避不及而却步。 |
| 沈周杨梅村坞图轴 沈周这幅画,画的是错过季节吃不到杨梅,只能望林兴叹的可惜。 |
参考资料来源:
初心映江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安徽博物院2021年7月-2021年12月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
研究课题
名字 | 时间 |
文物的科技保护1──青铜器文物去锈保护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护2──文物检测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护3──石刻保护 | 2014.03.08 |
古旧字画装裱及修复 | 2014.03.08 |
出版书籍
该馆编辑出版的书刊有《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安徽名人画选》、《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品选》、《安徽画家汇编》、《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览图录》、《明清徽州社会资料选编》、《歙事闲谈》(校订本)、《新四军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理事会
理事长:
王 靖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副理事长:
胡 敏 安徽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
理 事(按姓氏笔画排列):
江小角 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利娟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组织员
刘文杨 安徽博物院展览设计部主任
张钟云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
陈 浩 安徽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 军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长
相远方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事务部主任
胡雪峰 安徽博物院办公室副主任
唐定国 安徽日报社广告中心省外部经理
徐大珍 安徽博物院纪委书记、副院长
谢育智 安徽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监 事(按姓氏笔画排列):
邵海卫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处长
张良宝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财务处副处长
现任馆长
院长:雷修佛
副院长:季永、卞坚
历任馆长
李则纲,男,1956年1月14日至1958年5月出任安徽博物院首任馆长。
组织机构
马数鸣,男,1958年5月至1979年期间出任、复任安徽博物院馆长。
祁超,男,1979年4月至1983年任安徽博物院馆长。
赵春鸣,男 ,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任安徽博物院党总书记兼副馆长,1987年5月至1989年任馆长。
朱世力,男,1989年至1994年期间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长兼省博物馆馆长。
邓朝源,男,1994年7月至2000年8月任安徽博物院馆长。
胡欣民,男,1995年调任安徽博物院,历任馆长助理、副馆长,2000年9月任安徽博物院长,2009年9月转任党总支书记。
门票信息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取票、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参观需求,2022年9月30日起,观众入馆时间由原9:00至16:00调整为9:00至16:30,闭馆时间仍为17:00。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入馆参观须出示您的预约码、行程码以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提前做好核酸检测。
地理位置
老馆: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新馆: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87号(天鹅湖南500米)。
安徽博物院
交通信息
老馆:
乘B3路、17路、116路、122路、709路公交车到三孝口站下,向北100米到博物馆。
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到三孝口站D出口出,步行320米到达博物馆。
乘30路、97路、99路、114路、126路、127路、133路、136路、138路、162路、525路到城隍庙站下,
向南至安庆路再向西到博物馆。
新馆:
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到省博物院1号出口出,步行500米到达安徽博物院。
乘113路到省地质博物馆下即到安徽博物院。
乘129路、105路到省博物馆南门下,向北直行1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20路、32路、103路、128路、166路到平塘站(翡翠路)下,向东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2021年8月,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2年4月,安徽博物院团支部入选安徽省直机关2021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拟表彰名单。
2022年5月,获得2022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2022年7月19日,被表彰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协决定命名安徽博物院等474个单位作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