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经 编辑
韦经,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汉丞相韦贤少子玄成 ,以明经历相位。时 邹 鲁 有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后因以“韦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
中文名:韦经
拼音:wéi jīng
注音:ㄨㄟˊ ㄐㄧㄥ
解释:指称扬韦姓族人
典源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徙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自孟至贤五世。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徵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余,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扬雄方言云『陈、楚、宋、魏之间谓筲为籯』,然则筐笼之属是也。」
译文
韦贤,字长孺,是鲁国邹人。他的祖先是韦孟,本来家住彭城,做楚元王的傅,又做元王的儿子夷王和他孙子刘戊的傅。刘戊荒淫无度,不遵王道,韦孟就作了诗对他讥刺、劝谏。后来韦孟就辞去了官位,把家搬迁到邹地,又作了一篇谏诗。他做的谏诗说道:……从韦孟到韦贤共传了五代。韦贤为人质朴,清心寡欲,一心一意做学问,对《礼》、《尚书》都很精通,向人传授《诗》,被称为邹鲁的大儒。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博士,授官给事中,进宫教授昭帝学习《诗》,慢慢地升迁为光禄大夫詹事,后来升到大鸿胪。昭帝死了,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大臣一起尊立孝宣帝。宣帝刚刚即位,韦贤因为参与拥立宣帝的计谋,安定社稷、稳定国家,被赐爵关内侯,有供奉的邑户。迁为长信宫少府。因为韦贤曾是昭帝的老师,因而十分受尊重。在本始三年,韦贤代替蔡义做了丞相,被封为扶阳侯,有食邑七百户。那时韦贤已七十多岁,做宰相五年,到地节三年,因为年老多病向朝廷请求辞官,朝廷赏赐他黄金一百斤,罢官回归故里,另外赐给他一处府第。丞相辞职从韦贤开始。韦贤八十二岁时死去,朝廷赐他谧号为节侯。……韦贤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做高寝县令,很早就死了;次子韦弘,官至束海太守;第三个儿子叫韦舜,留在鲁地守候韦氏祠堂墓地;小儿子韦玄成,也因为精通经术多次升迁官位到丞相。所以邹鲁地方有谚语说:“留给儿子满箱的黄金,也不如留给他一部经书。”
释义
汉丞相韦贤少子玄成 ,以明经历相位。时 邹 鲁 有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后因以“韦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
哭韦大夫之晋的概述图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 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700户。前69年以老病辞官,卒,谥"节侯"。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