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 编辑

汉语词汇

恸哭恸哭

恸哭,拼音:tòng kū,汉语词语,释义:放声痛哭,号哭 。出自于《搜神记》。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恸哭

拼音:tòng kū

解释:放声痛哭,号哭

出处: 《搜神记》

典故:“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

示例:他听见青年与老人的恸哭和抽泣。

释义

编辑

放声痛哭,号哭。

出处

编辑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

例句

编辑

唐·李朝威《柳毅传》:“宫中皆恸哭。”

《旧唐书·儒学传上·罗道琮》:“道琮设祭恸哭,告以欲与俱归之意,若有灵者,幸相警示。

宋·王安石《叹息行》:“官驱羣囚入市门,妻子恸哭白日昏。”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太子丹抚膺恸哭曰:‘田先后为丹而死,岂不冤哉。’良久收泪,纳轲于上座,太子丹避席顿首。轲慌忙答礼。”

清·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徐夜《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西台犹恸哭,思当南宋合酸辛。我来凭吊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又在柩前恸哭了一场,方才回来。”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捧诏恸哭。”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周丑孩一见父亲成了这般光景,一下扑过去伏在身上,放声恸哭起来。”

下一篇 拊膺

上一篇 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