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封众建,因俗以治 编辑
元朝统一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藏区,行使中央权力的有效管理达100多年。明代元立中国中央王朝再演鼎革故事,全国各地纷纷弃元而归附明朝,藏区也不例外。当时,藏传佛教在西藏派系颇多,除控制卫藏地方政权的帕竹噶举派以外,尚有势力遍及川、康、卫藏的噶玛噶举派,以及势力仍强的萨迦派和后来居上的格鲁派等。各派都有广泛的信众和实力。随着明中央王朝对西藏复杂的政教情势的认识逐步深化,明太祖所创制的治藏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到明成祖时更趋完善。这一政策的核心被概括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多封众建”与“因俗以治”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即“多封众建”为表,而“因俗以治”作为其政情民俗的基础和政策理念为里;若“因俗以治”为表,则“多封众建”作为其政策措施的支撑为里。
历史背景
明太祖时正是因应藏区故元官吏大批归附的情势,才对军卫制度作了因时而异、随势而增的变通,如都司、卫所官员职数的突破,建置的提升与增设,以使其各得其所,为新朝效力。明成祖对西藏宗教首领的“多封众建”,道理亦然,即因应其俗而多封众建以达治,目的还是为了西藏的和平与安定,其积极意义毋庸赘言;它符合西藏政教合一的实际情况,使明朝中央王朝的治藏政策更为全面周密。明朝两代君王的治藏政策,既显示出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出于对当时全国军政形势特别是西藏政情民俗的正确把握。它的执行和不断完善,有利于西藏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藏汉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繁荣了藏区经济,也有利于藏传佛教的弘扬。自明成祖开始,在藏区各教派中先后封了三大法王、五个王及其他各级僧官若干,“俱给印诰,传以为信”,为朝廷效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