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兴安岭 编辑
外兴安岭(又名斯塔诺夫山脉),位于黑龙江以北,今俄罗斯境内。唐朝时便有汉族人迁居至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清朝等中国朝代的领土包括外兴安岭。清朝前期,《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该山脉为中俄界山,外兴安岭北支一直绵延到北冰洋,南支到太平洋,南北支之间的区域为中俄待议区域,清朝后期,沙俄侵略大清帝国,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中文名:外兴安岭
外文名:Stanovoy Range
别名:斯塔诺夫山脉
地理位置: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外兴安岭
走向:东北西南
长度:725 km
最高海拔:2482米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秋
所属国家:俄罗斯联邦
唐朝时便有汉族人迁居至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中国朝代的领土包括外兴安岭。
清朝前期,《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该山脉为中俄界山,外兴安岭北支一直绵延到北冰洋,南支到太平洋,南北支之间的区域为中俄待议区域,清朝后期,沙俄侵略大清帝国,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十七世纪,沙俄的哥萨克在西伯利亚扩张,在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与清朝居民发生武装冲突。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清军(第一次3000人,第二次2500人)成功驱逐沙俄哥萨克武装探险队(共计650人)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
外兴安岭地图
尼布楚条约
俄、清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索额图遵照康熙大帝的指示,与俄国划定了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的边界。《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即,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曾用满文、汉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种文字刻成了界碑。这个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90年,巴海将军又将乌第河未定界划入大清国土,把整个未定界搬到了勒拿河边。但是,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历代沙俄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
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7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清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䜣,限第二天答复。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瑷珲条约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清政府已经焦头烂额,于1858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以武力为后盾,与满清政府举行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大清政府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大清政府极为不利。此时的俄国觉得这是夺取太平洋出海口的绝佳机会,于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
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从此,外兴安岭的名字在中国疆域版图上消失。
位置境域
外兴安岭位于黑龙江以北。在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阿穆尔州的北端。并穿过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中间。
地形地貌
山脉全长725公里,最高峰海拔2482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