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古城 编辑

距今3200年至3000年的古城

长干古城长干古城

长干古城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西侧,处古长干腹地,属南京市“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是距今约3200年—3000年间的商周时期的古城。

截止到2023年12月,长干古城—西街遗址共计发掘面积120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500余处,出土各类考古标本10000余件,出土文物主要以商周时期为主。 南京长干古城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余年。

2020年11月22日,考古发掘的古城,经过考古专家的多轮论证,最终被命名为“长干古城”。 2024年1月17日,南京市政协会议全体大会上,对于“长干古城—西街遗址”正式提出加强保护,并规划筹建遗址公园、博物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长干古城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西侧

所处时代:商周时期

占地面积:12000 m²

开放时间:暂未对外开放

类别:古遗址

历史沿革

编辑

综述

据文献记载,原南京主城建城史约2500年。然而,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存有差异,比如过去并不知道有良渚文明、陶寺文明、石峁文明、红山文明。这些的早期文明,都是通过考古发现,将原来没有文献记录的历史进行呈现的。“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也是如此,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经过6年的考古发掘,发现3100多年前,中原地区商周兴替之际,在古长江、古秦淮河交汇处,“最早的南京城—长干古城”就已经诞生了。

长干古城复原示意图 长干古城复原示意图

考古发掘

2017年3月,南京市为提升南京城南整体风貌,南京启动西街地块建设开发工作。根据《南京市地下文物考古工作办法》,必须先考古,后做用途规划。在西街遗址第一期考古发掘后,专家们给出了“西街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南京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指导意见。

2020年开始,西街遗址发掘转为主动性考古发掘,其中遗址地块北部一处台地的边缘发现了一条东晋时期的环壕,随着考古探方的深度不断增加,多道商周时期的环壕“浮出水面”。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通过对出土遗物的类型学分析,结合碳—14测年数据,判断长干古城这里的繁荣期为商周之际”。

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环壕剖面遗址环壕剖面

遗址环壕区航拍遗址环壕区航拍

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2023年12月18日至19日,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召开“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由专委会主任王巍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20余位全国知名的历史考古学者参加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西街遗址发现的长干古城是南京城市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该考古发现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

规划发展

2024年1月17日,南京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筹建西街遗址大博物馆,对于“长干古城—西街遗址”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科学保护,邀请策划团队、建筑设计师团队、博物馆专家团队推动遗址活化利用。

遗址特点

编辑

构成

“长干古城”由一处中心台地以及台地外围环壕、墙基与门道、水井、猪祭祀坑等与筑城有关的遗迹组成。

长干古城壕、墙基、水井地理位置示意图 长干古城壕、墙基、水井地理位置示意图

特点

南京的先民利用中心台地筑城,外有长江、秦淮河、花露岗、雨花台、赤石矶等江河与岗阜为天然屏障,具有强烈的军事要塞性质。台地外围多道不同时代环壕的发现,提供了古城修筑和不断使用的证据。 遗址地块北部台地东缘环状壕沟保存较好,发现了多道商周不同时期的环壕。环壕内明显有塌落夯土墙体,环壕外围的水井始建于晚商时期。 在古代防御设施中,壕的出现比城更早。以城墙与壕沟相配合的防御体系,是古代城池的重要标志。台地东北部一段墙基遗迹清晰可见,墙基东侧约10米处,还发现一条与墙基走向相同的壕沟局部,这段墙与壕的组合,成为此处曾筑城的证据之一。另外,遗迹还有更多表现,证明这里是“城池”而非“聚落”。“最明显的就是这里进行了城市规划,能看到墙基、门道、水井,台地一角还有用于祭祀活动的猪祭祀坑。”

长干古城主要遗迹示意图 长干古城主要遗迹示意图

晚商时期的水井 晚商时期的水井

文物遗存

编辑

长干古城的遗址共计发掘面积120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500余处,出土各类考古标本1万余件。

长干古城出土的商周时期遗物较为丰富,有陶鬲、陶甗、陶鼎、陶豆、陶簋、陶觯形杯、陶斝、原始瓷罐、原始瓷豆、玉璧、铜块以及明显具有商代特色的带有三角划纹、梯格纹等纹饰的陶器 。很多出土标本在造型、纹饰等方面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文物名称

展示图片

玉璧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璧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璧

陶觯形杯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觯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觯

陶豆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豆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豆

陶斝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斝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斝

陶鬲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鬲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鬲

陶簋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簋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簋

陶罐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罐

陶鼎

长干古城遗址出土的陶鼎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建康实录》称,“长干是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古时也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干”。 长干,大体位于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是南京最早的地名。 对于“商城”“越城”“长干古城”三个备选名称,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征询了国内考古历史学家的意见。“商城”只能表述古城所处时代,而“越城”浙江也有,只有“长干古城”既有史料支持,又凸显南京地域特征。 后经多轮专家论证,西街遗址发现的古城最终被命名为“长干古城”。

相关人物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2022年初,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希望王巍能够参与到西街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后“王巍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立后,王巍凭借自身丰富经验给予南京考古工作者指导。他联系了北京大学实验室,对西街遗址的多个文物标本进行碳-14精确测年,得出了长干古城文物距今3100多年的结论。并推测长干古城很可能与《史记·太伯世家》中记载的“泰伯奔吴”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有关。同时他还指导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就古城名称征询国内考古历史学家的意见。后经多轮专家论证,古城才最终被命名为“长干古城”。作为中国考古领域的专家,王巍还有着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唱作人”,在指导推进长干古城考古工作的同时,创作了《南京抒怀》这首与南京长干古城以及南京历史发展相关的歌曲,通过歌曲展现南京悠久历史和最新的考古成果。

文物价值

编辑

长干古城是研究早期吴文化的重要材料。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表明了宁镇地区出现了商代晚期和西周文化的面貌和因素,为“泰伯奔吴”的传说提供了研究线索。

长干古城很多出土标本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已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表明至少在商代晚期,长干古城这一带已经开始和中原王朝发生了密切的接触。中华文明探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分析:“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流域联系的纽带和窗口,中原的文化通过这里传到长江下游,同时这里也将长江下游的文化传至中原”。 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是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不仅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也丰富了古长干里的文化价值,同时对湖熟文化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古长干文化资源激活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编辑

长干古城已经被保护下来,未来将以西街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利用。

2024年1月3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南京市2024年政府投资计划》,其中,“西街遗址保护研学中心与核心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计划改造现状南京市西街小学,新建考古大棚,作为西街遗址出土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基地。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长干古城,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西侧,属南京市“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

南京中华门长干里地区实景 南京中华门长干里地区实景

交通信息

公交

南京公交19路、44路、62路、87路、88路窑湾街站下车;南京公交2路、16路、38路、39路、63路、110路、126路、136路中华门地铁站下车。

地铁

南京地铁1号线中华门站下车。

说明:长干古城遗址暂处于文物保护及遗址公园、博物馆规划筹建阶段。

开放信息

长干古城—西街遗址暂未对外开放,仍处于文物保护及遗址公园、博物馆规划筹建阶段。

下一篇 濑渚

上一篇 汤山古猿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