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区 编辑

江苏省南京市辖区(已撤销)

下关区下关区

下关区(已撤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航运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江苏沿江最为重要的窗口,也是沿江开发的重点地区,南京滨江发展核心区,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

下关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于民国时期的第七区,因明初置征税机构——龙江关(即下关)位于境内,故名下关区。下关濒江依城,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有阅江楼、天妃宫、静海寺、江南水师学堂、明城墙、渡江胜利纪念馆以及诸多民国建筑均坐落于此,山、水、城、林交相辉映,明文化、民国文化、妈祖文化、长江文化及革命文化相互交织,是南京最具潜力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胜地,是多年的“全国文化先进区”。

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以原两区行政区域设立新的南京市鼓楼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下关区

外文名:Xiagu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20107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已撤销)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地理位置:南京市中部

面积:28.3 km²

下辖地区:6个街道

政府驻地:阅江楼街道商埠街17号

电话区号:025

邮政编码:210011

人口数量:44.51 万(截至2011年)

著名景点:阅江楼、渡江胜利纪念碑、静海寺、江南水师学堂、南京长江大桥(等)

火车站:下关火车站

车牌代码:苏A

历史沿革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下关区境,先属后属越。自周始,区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属金陵邑、江乘县、相武县、秣陵县、建邺县、建康县、琅琊郡、蒋州江宁县、金陵县、上元县、江宁县。

清末民初繁忙的下关码头清末民初繁忙的下关码头

东晋时期,这里是江南地区漕运、贡运、军运中心。

宋元时期,这里是官商水运、修造船舶的要地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附近);明永乐年间,这里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和繁华商市;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京开埠,外国洋行等资本接踵而至,通商促进下关向近代港口城区转变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下关区始建,南京划设8个行政区,下关为第七区,始称南京市第七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伪南京自治委员会置下关为第五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恢复南京市政府建置,第五区改称第七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区(下关)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区划调整,第七区改称第六区。

1955年8月,第六区更名下关区,以境内清初所改明代“龙江关”而命名“下关”。

1955年9月,下关区设立三汊河、宝善街、二板桥、商埠街、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8个街道和三汊河水上办事处。

1957年9月,宝善街街道更名为中山桥街道,撤销商埠街街道,全区辖三汊河、二板桥、中山桥、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7个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矶区的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小市镇划归下关区。

1961年6月,小市镇、迈皋桥乡、燕子矶镇划归鼓楼区。

1967年3月,更名为东方红区。

1973年11月,恢复下关区名称。

1984年,划出定淮门外秦淮河滩地,划进原属栖霞区的迈皋桥公社金陵大队、大桥大队和小市镇的水关桥地段和建宁路地段,又划进原属鼓楼区的多伦路、黄土山、盐仓桥3个地段,下关区辖区进一步扩大。

下关区世茂滨江新城下关区世茂滨江新城

1984年11月,成立兴中门街道。

1987年底,8个街道调整合并为热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桥街道合并)、中山桥(热河路街道并入)、车站、建宁路(四所村街道和兴中门街道部分合并)、宝塔桥5个街道。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4月,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和中保村一部分划入下关区,形成新的区界:东以窑上村十字街为界与栖霞区相连,东南与玄武区接壤,南以定淮门大街为界与鼓楼区毗邻,西、北均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浦口区相望。

1996年1月,撤销小市镇,成立小市街道。1996年,下关区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含流动人口)。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区政府驻南埠街17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桥街道42405人、热河南路街道61877人、车站街道38024人、建宁路街道50369人、宝塔桥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97人。

2002年3月,撤销车站街道、中山桥街道,合并设立阅江楼街道;撤销小市街道,设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调整后,下关区辖6个街道:阅江楼街道、热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阅江楼街道。

2009年末,下关区总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30.65万人。

远望阅江楼远望阅江楼

2010年,下关区总面积30.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4.29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约6.62平方千米。

2012年8月,将幕府山街道原张王庙社区的孙家洼路以南划入小市街道;将幕府山街道原白云新寓社区的五塘村1号划入宝塔桥街道;将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区的汽轮五村(托管)、汽轮七村,安怀新村社区的军犬队家属区、绿苑小区、防化大队小区、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怀村455号小区、军械弹药修理所家属区、总装试验场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怀东路以北散居划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南京市鼓楼区,以原鼓楼区、下关区行政区域为新的鼓楼区行政区域。鼓楼区人民政府驻宁海路街道山西路124号。

名称由来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还叫做龙江关。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龙江桥附近),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下关由此而得名。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1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56个社区,面积28.3平方千米。

下关区行政区划简表

街道

街道办事处驻地

面积(㎢)

户籍人口

下辖社区

热河南路街道

热河南路92号

5.02

66935

姜圩路社区、小桃园社区、晏公庙社区、白云亭社区、二板桥社区、大街社区、新河村社区、清江花苑社区、新和园社区

阅江楼街道

建宁路263号

3.74

79800

唐山路社区、南通路社区、宝善街社区、热河路社区、商埠街社区、东炮台社区、多伦路社区、盐大街社区、新民门社区

建宁路街道

新民路142号

2.6

42212

新民村社区、城河村社区、五所村社区、工农新村社区、四平路社区、安乐村社区、滨江花园社区、金川花苑社区

宝塔桥街道

燕江路58号

7.2

71793

方家营社区、宝塔桥东街社区、燕江路社区、燕江园社区、金陵新二村社区、金陵新四村社区、金陵新六村社区、水关桥社区、象山社区、幕府西路社区、恒盛嘉园社区、依山郡社区

小市街道

黄家圩路36号

4.9

51274

小市街社区、东门街社区、黄家圩社区、东井亭社区、线路新村社区、河路道社区、安怀村社区、安怀新村社区、小市新村社区、东井新村社区

幕府山街道

幕府东路3号

5.04

42000

五塘村社区、五塘新村一段社区、五塘新村二段社区、盛世花园社区、北崮山社区、五佰村社区、云谷山庄社区、白云社区

表中信息来自2011年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下关区地处南京主城区西北部,濒江依城,总面积30.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4.29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6.62平方千米,沿江岸线近10千米。

下关区区位示意图下关区区位示意图

地形地貌

下关区境位于宁镇山脉复式背斜西段,为低山、丘陵、沿江洲地地貌。沿江一带最低标高海拔6.2米,东南部地势高于西北,平均海拔7.3米。西、北濒临长江14.7千米,自北向南有幕府山、老虎山、象山、狮子山(古称卢龙山)。地貌形态为残丘和岗地,地形坡度较陡。残丘岩性主要为白云后灰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层厚1~5m不等,松散。岗地主要由下蜀土构成,厚度一般在5~10之间,局部地带在10m以上。

气候

下关区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气温略低于市内中心地区。在气候区划上,下关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爽天气为主。

水文

下关区境内地势低洼,沟塘众多,有外秦淮河、外金川河、护城河,以及南十里长沟等河道,东南临玄武湖。其境内的护城河、秦淮河、三汊河等纵横交错。

人口

编辑

2010年末,下关区户籍总户数为114998户,户籍人口309123人。其中:男性159250人,女性149873人,性别比106.3%。全年出生人口2386人,出生率7.7‰;死亡人口2107人,死亡率6.8‰。自然增长人口279人,自然增长率0.9‰。

下关区下关区

2010年,下关区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99.92%,一孩率97.02%,晚育率91.05%,育龄妇女占总人口28.92%,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18.99%,独生子女率81.53%。

2004年下关区汉族人口占98.1%,来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萨克、维吾尔、高山族等20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1.9%。

经济

编辑

综述

600年前,下关就是明代造船、航运和商贸中心,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这里留下了远洋航海的印迹;100年前,清代“金陵关”的设立,揭开了下关“百年商埠”的序幕;民国时期津浦铁路、南京西站和长江客运码头的建成,推动下关商埠走向繁华;解放后,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下关成为大江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下关区下关区

2006至2010年间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6项指标实现了倍增,年均分别增长13.3%、13.1%、20.7%、22.7%、17.9%、21.8%。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长1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7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超百亿,达102.5亿元,增长50.9%,增幅居南京市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增长17.2%。

2011年,下关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7.6亿元,增长12.2%。2012年下关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第一产业

下关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下关区域内集中了南京汽轮电机集团、下关发电厂、长江油运公司、紫金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如金陵船厂年造船能力达10万综合吨,出口创汇名列南京市和中国航运集团之冠,拥有可停泊5艘20000吨级船舶的舾装码头;南京汽轮电机厂电站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一百万千瓦,发电机与汽机配套生产,市场覆盖面已达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东南亚市场。

200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5.7%。2010年,工业经济全年产值总量突破126.5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利税总额13.1亿元。

主要园区:江苏光电科技园、南铁院软件园、紫金(下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第三产业

下关区以滨江商务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兴产业区和阅江楼风光带四大片区为重点,为“三区一带”空间发展布局。其中,滨江商务区,东起热河路、城河路、大桥南路引桥,南起中山北路,西至长江,北至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规划用地面积约2.36平方千米,建筑总量约38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亿元,重点发展航运服务、高端商务。中央门商贸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东至中央门、西至金川河,南至城北护城河,北至北祥路,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其核心区为以中央门立交桥为中心的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4平方千米,力争至2015年,累计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新增发展载体45万平方米以上。幕府山新兴产业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服务外包、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东至幕府山区界,西至宝象路,南至纬一路,北临长江,占地面积约6平方千米,建筑总量约270万平方米,力争至2015年,累计实现投资约50亿元以上。阅江楼风光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东至成河南路,西至热河路,南至外秦淮河,北至城河路,占地面积约1.2平方千米,力争至2015年,累计实现投资约30亿元以上。

1998至2004年,共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其中,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实际利用外资5107万美元,同比增长51.4%。2004年,新发展私营个体企业1100家,个体工商户3528户,新增注册资本9.5亿元。2004年,下关区正常运营的各类市场有71个,其中国家级大市场4个,全国百强农副产品市场1个,市场总营业面积达95.5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420亿元。

2010年,下关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4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17.2%。2010年,下关区各类市场实现成交额为643.1亿元,同比增长25.2%。原材料市场交易活跃,累计成交额为469.6亿元,同比增32.4%;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成交额为173.5亿元,同比增长9.1%。2010年,下关区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541万元,同比增长50.9%。

2010年,下关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全年计划的100.2%。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27.97万人次。年末下关区拥有各类旅行社21家、旅游星级宾馆3家、景区景点6家。

主要商圈: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中央门商贸区、滨江商务区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06年以来,下关区教育硬件设施投入达到2.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74523平方米。12中39中高中部实现合并,12中、66中学分别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三星级学校,2010年9月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将进驻三汊河地区。截止2010年年底,下关区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62所,在校生(含幼儿)30882人,教职工人数(含离退休)4094人。区属中学6所,小学18所,幼儿园6所,另有民办高中、初中和小学各1所,市直属学校1所,外来工子弟学校1所。下关区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下关中等专业学校),省现代化示范初中2所,省实验小学及省现代化示范小学8所(含1所特教学校)、市现代化小学8所,省示范性幼儿园16所。

至2010年9月,下关区共有中学10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局属公办独立初中3所,市属公办独立初中2所,民办独立高中1所,民办独立初中1所。教职工1271人,班级数258个,其中初中155个,高中76个,中专27个,在校学生9828人,其中初中5691人,高中3186人,中专951人。下关区共有小学20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省实验小学7所,市实验小学8所,省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小学2所,共有小学教职工1120人,班级406个,小学在校生14379人。下关区共有幼儿园32所,其中省级示范园5所,省级优质园1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优质园2所。共有教职工853人,班级266个,在园人数7710人。

文化事业

下关区是南京市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区之一,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南京妈祖文化民俗节、下关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展示舞台。有社区文体团队128个,街道文体团队24个,区级文体团队8个。

2010年末,下关区共有文化站6个,文化站面积15063平方米;共有歌舞娱乐场所21个,网吧48个,音像店28个,游戏机室22家,复印、打印51家,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单位8家。全年组织文艺演出150场次,举办展览15次;开设音乐、器乐、舞蹈、摄影、书法和美术欣赏等各类艺术培训班30个,培训人达5000人次。

2010年末,下关区区级图书馆1个,面积470平方米,共有各类报刊157种,藏书11.2万册,其中馆外18个基层流动服务点1.2万册;街道图书馆6个,共有各类藏书7.4万册;2010年,共接待读者15.5万人,其中书刊外借5万人次、外借图书5.5万册次、报刊阅览3.4万人次、电子阅览1.9万人次,馆外流通5.2万人次;新办图书证131个。

体育事业

下关区常年开展武术观摩表演、“渡江杯”门球赛、健身气功表演等活动。境内现有羽毛球、武术、空竹等12个群众体育组织,6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全民健身路径和84个全民健身点,1所业余体育学校——下关区业余体校。该校是南京市羽毛球训练基地,被誉为“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先后向国家、省、市培养输送了孙俊刘永、戴韫、钱虹和陈金等6名羽毛球世界冠军,200余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体校还先后被授予“中国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单项学校”“中国羽毛球协会南京羽毛球运动学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江苏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学校”。2010年,下关区羽毛球项目代表南京市参加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荣获金牌、奖牌、总分数“三第一”。

下关区下关区

2010年,下关区有重点地开展了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的比赛。全年共参加20余项比赛,取得了38枚金牌、39枚银牌、36枚铜牌;圆满承办了2010年南京市少年儿童羽毛球比赛;现有经民政部门注册的体育协会4个,单项体育协会10个,各类群众体育活动晨晚练点21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51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84个,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50余项,参加人数在12000人次以上,下关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60%;圆满承办2010年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南京市暨下关区分会场开幕式;区业余体校羽毛球队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第17届运动会,获得6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总分176分的佳绩,连续7届蝉联江苏省金牌第一。

医疗卫生

下关区内共有医院11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中医院1家,一级医院7家;综合门诊部7家,卫生站、所47个;社会办医诊所62家;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数1342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54.38万张。下关区有小市、建宁路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幕府西路等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100%。下关区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达10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3.05%。

2010年末,下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6家,其中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家,门诊部7家,口腔病防治所1家,妇幼保健所1家,其他医疗机构106家;各类医疗机构实有病床1576张,年开放总床日数56.57万,床位使用率70.29%;年门急诊人次206.99万,其中急诊人次17.16万;住院人次3.26万,出院人次3.25万,其中治愈13627人次,好转13129人次。

主要三甲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

交通

编辑

公路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规划了下关区的道路框架结构,主要干道有:中央北路、中山北路、建宁路、大马路、江边路、永济大道、和燕路、虎踞路、热河路、热河南路、大桥南路、幕府西路、幕府东路等。

铁路

铁道线路:宁铜铁路、京沪铁路(途径)、京沪高铁(途径)

火车站:南京西站(位于龙江路8号,一等编组站,不办理客运,直属上海铁路局)

水运

轮渡:宁浦线(中山码头——浦口码头)

码头:中山码头

港口:南京港

其他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地铁3号线、南京地铁4号线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下关不仅是区片名,自古就是关隘名。下关地处南京市区西北部,北临长江,南依古城,南京母亲河秦淮河从此境内汇入长江。此处江面相对狭窄,水深流缓,是一个天然良港和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南京的北大门。早在六朝时,古人就在此设码头,称为白石步,有“东晋以后江津要地”之称。宋元时期,这里作为关隘,建有漕粮仓库、驿传水站、龙湾都船场、水军船寨等,是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的要地。至明代,因沿江设有三关,此地地处下游,故名下关,负责征收本地区商贩的税,如牛、羊、猪、瓦及竹木交易税、地皮税和船税等。

下关还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下关北面的草鞋峡,曾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试航处和训练场,下关以南的三汊河口,还建有“龙江宝船厂”,明朝官家在此开厂造船,一直延续数百年。到了近代,下关更是铭记了多个中国近代史大事记,经历几多磨难。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是在下关江面英舰上签订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下关地区是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刑场之一,数万中华儿女在此惨遭杀害。1937年12月13日起,下关境内先后发生草鞋峡集体屠杀,鱼雷营、宝塔桥集体屠杀,中山码头集体屠杀,煤炭港集体屠杀等惨绝人寰的重大历史事件。1947年,民国政府在此建造多座遇难同胞纪念碑,铭记历史,寄托哀思。

民国时期,下关开始作为行政区片。南京解放前为第七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更名为下关区,后来,一直用到2013年2月,下关区并入鼓楼区。

文物

2010年末,下关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已增加到23处(点),其中国家级7处(点),省级7处,市级7处,区级2处。

风景名胜

编辑

下关区是郑和航海的始发地和归宿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起点和终点的见证地。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区。截至2009年,区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7处,市级6处,区级2处,另有重要文物古迹29处,包括古遗址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5处。象山东晋古墓葬群、明城墙、静海寺、天妃宫、江南水师学堂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是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风雨沧桑的一个缩影。

简介

图片

大马路

大马路位于下关区江边路与铁路桥之间,长616米,宽11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洋务运动的产物。1899年南京开埠后,英、日、美、法、德诸国列强纷纷在下关江边建造码头,经营客货运输,并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当时巨贾云集,商铺林立。至30年代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为繁华的街市,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民国时期,大马路一带聚焦着10多个国家部委,有海关、出入境管理局、邮政部、交通部、水电部、铁道部、粮食部、中央商业银行等等,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民国中央商业银行、邮政部、长江客运站和南京招商局4幢建筑遣址,以及作为民宅使用的天主教堂和破旧的商铺。整个街区东连铁路南京西站,南抵建宁路,西临长江,北至龙江路,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大马路大马路

静海寺

静海寺是明朝的十大律寺之一,坐落在南京下关的长江岸边,狮子山西南麓,是阅江楼景区的一部分。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皇帝下令建造静海寺。1842年,英国侵略军与清朝政府在长江岸边的这座静海寺里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就在这座寺庙里,议约了《南京条约》,决定割让香港。明静海寺,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历史,更是召示后人奋发图强的一面镜子。

静海寺静海寺

江南水师学堂

江南水师学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部分为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形式,有原二门及其后的二厅,即门厅;卷棚式轿厅,即长长的廊沿加上今人所称的二厅,总办(校长)、提调(教务长)双层办公楼,楼下暖阁,东侧为总办办公室,西侧为提调办公室。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更名为海军军官学校,随即又改名为海军雷电学校、海军鱼雷枪炮学校等,民国定都南京后设江南水师学堂旧址为海军部。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彩绘鲜艳,四进到底,颇为壮观。

江南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

和记洋行旧址

和记洋行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是英国威廉·韦思典、爱德蒙霍尔·韦思典兄弟资本集团1912年创办的。1912年,英人马凯司承总公司旨意,抽调汉口和记公司长沙庄首韩永清、公司写字楼罗步洲来宁办厂,看中了南京下关宝塔桥附近洲地为厂址。1916年7月8日,韦氏向英国殖民地香港政府注册在南京开设分公司,定名为江苏国际有限出口公司,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

和记洋行旧址和记洋行旧址

阅江楼

阅江楼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阅江楼阅江楼

仪凤门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位于南京老城城北,是一座东西向城门,位于南京卢龙山(今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该城门建于明代洪武初年,为明代初年京师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据考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的风水,所以明代初年本地段城墙建有钟阜门(向东)、仪凤门(向西)两座相对的城门。1931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意为振兴中华),并请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谭延闿题写门额。1958年至1959年,兴中门在“大跃进”运动中遭遇拆除。2006年复建。

仪凤门仪凤门

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下关区狮子山麓,建宁路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宫在太平天国运动至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屡遭毁坏。2004年7月以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南京下关区花费巨资重建开放。2004年竣工落成的南京天妃宫,占地约1.7万平方米,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其中西轴线为两进院落,设有天妃宫大殿、玉皇阁及两侧配殿等;东轴线为双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两侧配殿。

天妃宫天妃宫

幕府山

幕府山是横贯于下关区和栖霞区燕子矶的一座丘陵山脉,位于长江南岸边,长约5.5千米,宽约800米,主峰70米。清代的金陵四十八景,幕府山有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燕矶夕照六景。幕燕滨江风光带是指幕府山到燕子矶沿江一侧,整个风光带由西向东共设置了“色染秋林”“莺柳翠洲”“揽江抒怀”“芦汀花絮”“达摩梵音”“林泉幽居”“幽水怡情”“林茂鸟喧”“别有洞天”和“古韵情怀”十大景区。包括了幕府山沿江的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

幕府山幕府山

长江观音景区

长江观音景区紧邻长江,东西方向呈线形布局,观音阁位于南京著名景点燕子矶公园西南不远处的幕府山上,与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合称长江观音景区,景区全长1.5千米,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中国长江沿线第一个以观音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此阁建于明洪武元年间(公元1368年),因为山绝壁上有仿唐代吴道子的观音石刻,僧人因选此址建阁而得名观音阁。

长江观音景区长江观音景区

荣誉称号

编辑

荣誉

时间

江苏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下关区纪委、监察局)

2013年5月

南京市法治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2012年2月

南京市“五五”普法先进集体

2011年9月

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2011年5月

2009-2010年度人民满意机关(下关区司法局)

2011年3月

江苏省厅“勤廉示范单位”(下关区司法局)

2011年3月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

2010年2月

全国文化先进区

时间资料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