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区 编辑
气候区(climatic province),指根据地球上气候的特征而划分的区域。应用较广泛的是是德国气候学家柯本(W.P)1900年提出的,称为柯本气候区。
而不同的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区划指标。“气候区划以气候指标为主,以诸如地貌类型、地势高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其他自然因子指标为辅。气候区划指标的选择随区划的目的和种类而异。”廖要明说。以农业气候区划为例,划分时以温度、降水、作物越冬条件为主要指标,而建筑气候区划则以风压、雪压、冻土深度等为主要指标,至于航空气候区划,就会以能见度、雷暴日数等为主要指标。
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A·苏潘1879年以年平均温度20℃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等温线为指标,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5个气候带。
W·P·柯本在1900年至1936年以温度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气候、干旱气候、温暖多雨气候、寒冷雪林气候和冰雪气候5种气候带。
贝尔格1925年根据气候同自然景观的关系,以月平均气温为指标,将全球低地气候划分为11种气候带(型)。1936年至1949年,阿利索夫根据盛行气团和气候锋位置及其季风变化,把全球气候划分为13个气候带。这种分带既反映了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也反映了大气环流和洋流对热量、水分的传输,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气候形成因素的综合作用。
1959年至1978年,斯特拉勒父子以气团的源地、分布和气候锋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为基础,并参考气温和降水指标,将世界气候划分为3个带、13个型和27个亚型。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10℃等效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将全国划分Ⅰ为赤道热带、Ⅱ为中热带、Ⅲ边缘热带、Ⅳ南亚热带、Ⅴ中亚热带、Ⅵ北亚热带、Ⅶ南温带、Ⅷ中温带、Ⅸ北温带、Ⅹ寒带等10个一级温度带。然后在各温度带中根据g干湿气候型等级,划分湿润(M)、半湿润(SM)、半干旱(SD)、干旱(D)和极干旱(DD)等30个气候区。西蔵东南端、四川和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因坡陡峭,某些温度带水平面积很小,不在图上划出,予以略去。全国的30个气候区分布如图1所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