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中华中学 编辑
南京市中华中学(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简称“中华中学”)是一所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1953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的前身为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创办于1899年的“基督中学”;1929年,学校更名为“育群中学”;1951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1968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东方红中学”;1983年,学校再度更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
据南京市中华中学官网显示,学校兴隆校区占地100亩,2022年8月投入使用的雨花校区占地180亩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
中文名:南京市中华中学
外文名: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
简称:中华中学
创办时间:1899年
创办人: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特色:国家级示范高中(2002年)江苏省重点中学(1953年)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4年)
主管部门:南京市教育局
现任领导:朱征(校长)、李兵(党委书记)
校训:敬德、修业、博物、明理(读书、明理、做人、成才)
校歌:《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歌》
校庆日:10月6日
地址:兴隆校区:南京市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雨花校区:南京市雨花台区育德路28号
主要奖项:江苏省文明单位(1999年、2001年)南京市文明校园(2017年)南京市模范学校(2003年)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最高奖(2011年)
知名校友:魏正耀、袁木、林玉英(等)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创办“基督中学”,校址在南京市中华路344号,学校只招收男生,后更名为“育群中学”,为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前身之一。
民国十五年(1926年),学校更名为“爱群中学”;同年,南京基督教会在南京市中华路369号创建“明育女中”。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要求私立中学备案,因两校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故而决定合并,各取原校名一字组建“育群中学”。
民国十八年(1929年),育群中学正式注册,学校设男子部(原爱群中学校址)、女子部(原明育女中校址)、小学部(原爱群中学校内)。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后,育群中学先后迁至江宁县湖熟镇、上海市黄浦区、江西省赣县办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时任校长蔡汝霖率部分师生到上海,加入基督教“华东联合中学”;留宁的师生由萧德庆主持,更名为“育德中学”继续办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南京市立女子中学始建,校址在中华路许家巷内,为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前身之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汝林率上海师生返宁,育群中学复校,仍设男子部、女子部、小学部。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南京市立女子中学更名为“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
1951年,育群中学女子部与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合并,定名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校址在中华路369号(原育群中学女子部内)。两校合并后,原育群中学男子部学生分流到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三中学等附近学校,原育群中学男子部校址及原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均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分校,原育群中学小学部由南京市政府接管,后更名为“中华路小学”。
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1968年,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革委会成立,学校更名为“南京市东方红中学”,男女生兼收。
1970年,学校曾被定为南京棉毛纺织厂厂办学校。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83年,学校再度更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史沿革图
2002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09年,学校通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复评。
2011年,学校高中部整体搬迁至河西新校区(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秦淮区中华路369号成为独立的公办初中——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
2022年8月30日,学校雨花校区(雨花台区育德路28号 )投入使用,与兴隆校区一体化办学。
办学规模
据南京市中华中学官网显示,学校兴隆校区占地100亩,2022年8月投入使用的雨花校区占地180亩 。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
硬件设施
据2018年11月南京市中华中学官网显示,学校校园主体建筑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电教和图书综合楼、体育馆、餐厅和学生宿舍等,其中,教学楼共有3幢,可容纳60个教学班级,学生宿舍共有280间,可供1400人住宿,餐厅共有2个,可供2000人就餐。学校拥有全天候塑胶田径场一片、面积为2791平方米的大型文体中心一座,配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场地,能够满足中学生舞蹈、中学生健美操、中学生科技中心活动的需要。另有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生物标本室、天文馆、多媒体报告厅、电视演播厅(含闭路电视)、远程录播教室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13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名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1人,江苏省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人。
全国劳动模范:张鸿亮
江苏省特级教师:徐飞、宋辉、张鸿亮、姜玉华
江苏省正高级教师:张鸿亮、姜玉华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宋辉
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严龙文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徐飞、邓奎市、张云、谢伟、韩恩峰、严龙文、李朝军、钱华、冯建农、张鸿亮、陶德华、周立新、姜玉华、张慧芬、李强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于钦霞、肖岚、毛晓丽、邢嫣红、庄晓卉
对外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南京市中华中学先后与美国罗利市桑德森中学、英国谢菲尔德中心学校、韩国大田山川中学建立了交往合作关系。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3年高考,南京市中华中学本科上线人数400人,本科上线率进入南京市第五名,学校学生获2013年南京市理科第一名。
2014年高考,南京市中华中学本科上线人数483人,名列南京市第三名,学校学生获2014年南京市空军招飞总分第一名。
2015年高考,南京市中华中学本科上线人数411人;文、理科实验班均取得了二本100%、一本超90%的成绩,学校学生获2015年南京市文科第一名。
2016年高考,南京市中华中学文化类一本上线人数264人,一本率53%,二本上线462人,二本率92.2%,学校囊括获2016年南京市理科第二名和2016年南京市文科第四名。
2017年高考,南京市中华中学一本上线人数378人,一本率72.1%,二本率99.8%,学校学生获南京市文科第三名。
学科竞赛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南京市中华中学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其中,学生获中国全国二等奖以上78人,省二等奖以上140人,市一等奖42人。
2000年至2013年,南京市中华中学学生共获得省级计算机竞赛奖励39人次,市级计算机竞赛奖励91人次,团体比赛奖项10项。
素质竞赛
2006年,中国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推广活动暨南京市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中,南京市中华中学健美操队、啦啦操队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特等奖。
2017年12月,南京市中华中学在南京市高中生国防知识竞赛获第一名。
教师成绩
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在江苏省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中,南京市中华中学卞姗姗老师荣获江苏省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2018年10月,南京市中华中学卢向林老师被评为“2018年度空军招飞先进个人”。
学校荣誉
1989年至2003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连续14年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
1993年和2000年,南京市中华中学分别获评“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1996年,南京市中华中学成为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1998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9年,南京市中华中学成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1999年和2001年,南京市中华中学分别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
2000年,南京市中华中学成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地”。
2001年,南京市中华中学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2003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被评为“南京市模范学校”。
2004年,南京市中华中学成为“南京市计算机科技活动中心”。
2008年,南京市中华中学中国健美操协会确认为“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
2011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获得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最高奖——综合奖。
2012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数字化学习”试点高中。
2014年和2016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获南京市高中教学最高奖“教学质量突出奖”。
2017年,南京市中华中学获评首届“南京市文明校园”。
2018年10月,南京市中华中学被授予“2018年度空军招飞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
2021年11月23日,南京市中华中学(传承项目民族民间舞蹈)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
学校标识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徽以圆形为基本造型,主体部分,中部为繁体字的“中华”,代表着学校是的校名和悠久的校史。外围部分,数字“1899”是建校时间,文字“敬德、修业、博物、明理”是学校的校训,校徽以红色作为轮廓主色,反映了学校的又红又专的独有气质。
校标
精神文化
校风
求实、求精、求真、求新
教风
敬业、爱生、科学、严谨
学风
勤奋、合作、求是、创新
校训
敬德、修业、博物、明理(读书、明理、做人、成才)
校歌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歌》
作词:集体
作曲:陈鸣峰
进行风格:坚定有朝气
歌词:
我们团结,我们守纪,理想的种子植根火红的心;我们团结,我们守纪,理想的种子植根火红的心;雨花的忠魂,三山的秀气,赋予我们中华的校名。啊!中华的校名。
我们勤奋,我们好学;知识的火种点燃年轻的心;我们勤奋,我们好学;知识的火种点燃年轻的心;老师的耕耘,同学的奋进,赋予我们飞翔的本领。啊!飞翔的本领。
我们积极,我们进取,不断的探索激励火热的心;我们积极,我们进取,不断的探索激励火热的心;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啊!伟大的使命。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歌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领导分工 |
---|---|---|
朱征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在党组织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行政管理。分管后勤、财务、安全、卫生工作。分管集团内初中、小学、党政办公室、总务处(安全处)。代管理学校教研处。 |
李兵 | 党委书记 | 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分管学校党务、工会、人事、宣传、退离休工作及意识形态方面工作。代管理学校督察室。 |
王圣华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分管学校科技、艺术、体育、信息、合作办学工作。分管信息中心、集团化办学发展中心。 |
周立新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分管师德建设、法制教育、学校纪检工作,学生的德育、心育、美育、劳动教育,统筹学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分管德育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 |
蔡欣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分管学校教研、督导工作。分管教研处、督察室。现援陕挂职。 |
钱华 | 副校长 | 分管学校教学、招生工作。分管教务处。 |
张海宁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全面负责雨花校区各项工作。分管国际部。 |
历任领导
行政主要负责人
历史时期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基督中学 (1899年-1926年) | 马林 | 教会代理、校长 | 1899年-1926年 |
爱群中学 (1926年-1929年) | 林媚凌 | 教会代理 | 1926年-1929年 |
邵镜三 | 校长 | 1926年-1929年 | |
明育女中 (1926年-1929年) | 林媚凌 | 教会代理 | 1926年-1929年 |
汪时长 | 校长 | 1926年-1929年 | |
育群中学 (1929年-1938年) | 林媚凌 | 教会代理 | 1929年 |
吉爱梅 | 教会代理 | 1929年-1938年 | |
邵镜三 | 校长 | 1929年 | |
蔡汝霖 | 校长 | 1929年-1930年 | |
鲍文年 | 校长 | 1930年-1935年 | |
蔡汝霖 | 校长 | 1936年-1938年 | |
华东联合中学 (1938年-1945年) | 蔡汝霖 | 校长 | 1938年-1945年 |
育德中学 (1938年-1945年) | 吉爱梅 | 教会代理 | 1938年-1945年 |
萧德庆 | 校长 | 1938年-1945年 | |
育群中学 (1945年-1951年8月) | 吉爱梅 | 教会代理 | 1945年-1950年 |
蔡汝霖 | 校长 | 1945年-1951年8月 | |
南京市立女子中学 (1940年-1946年) | 杨九鸣 | 校长 | 1940年-1941年 |
徐公美 | 校长 | ||
颜任衡 | 校长 | 1941年-1945年 | |
王淑敏 | 校长 | 1945年-1946年 | |
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 (1946年-1951年8月) | 王淑敏 | 校长 | 1946年-1948年 |
李棠 | 校长 | 1948年-1949年 | |
刘明水 | 校长 | 1949年-1951年8月 | |
张西蕾 | 校长 | ||
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 (1951年8月-1968年) | 暂缺 | 暂缺 | 暂缺 |
南京市东方红中学 (1968年-1983年) | 暂缺 | 暂缺 | 暂缺 |
南京市中华中学 (1983年-今) | 史希祥 | 校长 | 1983年-1994年 |
朱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