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体育大学 编辑
上海体育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位于上海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校的体育系、科组建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6月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有10个二级学院,24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
中文名:上海体育大学
外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简称:上体
所在地:上海市
创办时间:1952年11月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体育类
学校特色:双一流(2017年、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1年)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8年)
主管部门:上海市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李崟、校长:毛丽娟
本科专业:24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1个
院系设置:10个二级学院
校训:身心一统,兼蓄竞攀
校歌:《上海体育大学校歌》
校庆日:11月8日
地址:杨浦校区: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399号(200438)徐汇校区: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1333号(200237)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2000号(201620)
院校代码:10277
1952年9月3日,时任华东教育部高教处曹未风处长召集原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科负责人谈话,口头通报以三校体育系科为基础,建立华东体育学院的设想,校址设在上海市梵皇渡路(现名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的校址;11月8日,华东体育学院正式宣告成立;12月8日,举行开学典礼和学院成立大会,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为学校题写校名。
1953年10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增设二部,地址在华出路630号。
1954年11月,学院划归中央高等教育部和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5年5月1日—3日,学院二部迁回总部;8月中旬,学院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并决定撤销二部建制。
195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华东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6月,学院搬迁至清源环路650号新址。
1958年7月21日,国家体委电告:“中央已批准上海体育学院下放由上海市领导,限7月底前接交完毕,交接办法由市委和市人委决定”。
1960年2月15日,根据国务院国文办(际)字第9号文件规定,上海体育学院改为由国家体委直接领导。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学院被迫停课。
1972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合并上海师范大学。
1974年5月 ,经有关部门同意,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中原上海体育学院的人员和器材、设备搬回原体院旧址办学,形成一块牌子、两个地方、两套人马的体育系。
1978年4月12日 ,上海市革委会教育卫生工作办公室宣布成立恢复上海体育学院筹备组;6月9日, 恢复上海体育学院成立大会召开。
2001年2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体育总局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上海、武汉、西安、成都、沈阳5所体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采取地方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管,以体育部门为主的管理方式,如需调整上述管理方式,须商体育总局;6月18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上海体育学院签约仪式在学院举行。
2002年10月,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新的上海体育学院。
2003年5月30日 ,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创办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签约仪式在杨浦区政府大楼会议室举行。
2010年9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共同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协议书》。
2012年11月10日,学院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11日27日,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教育部东西部对门支援签约仪式在西安体育学院举行;根据教育部下发《关于对支援延安大学等6所高等学校的通知》,由上海体育学院对口支援西安体育学院。
2015年8月,成功入围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学校。11月,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被国际乒联命名为最高级别的“学院级ITTF附属国际培训基地”。同月,与时任国际手联主席哈桑·穆斯塔法共同签署了《上海体育学院与国际手球联合会关于共建国际手球发展学院的协议》。
2017年3月20日,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建的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学院揭牌成立,马拉松学院常设在上海体育学院。8月8日,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和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为“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揭牌;时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和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佩杰共同签署《中国篮球协会、上海体育学院“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合作协议》。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学校“体育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1月23日,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成立福州体育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以共建方式成立“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体育科技园”。
2018年2月,正式入列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4月,由该校负责承建的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举行共建签约仪式。 同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实质性并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上海体育学院徐汇校区。
2019年7月30日,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与上海体育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上海绿地申花上体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
2021年6月23日,经国际奥委会学术中心批准,上海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正式成立。
2022年2月9日,成功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壁球学院揭牌成立
2024年5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被上海体育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5月30日,中国壁球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上海体育大学绿瓦大楼大礼堂举行 。
校园风光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10个二级学院。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本科专业24个。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门类 | 学位授予门类 |
---|---|---|---|
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休闲体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特殊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竞技运动学院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 | 教育学 |
体能训练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运动能力开发 | 教育学 | 理学 | |
经管学院 | 体育旅游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管理学 |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 | |
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理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文学 |
英语 | 文学 | 文学 | |
新闻学 | 文学 | 文学 | |
艺术学院 | 舞蹈编导 | 艺术学 | 艺术学 |
表演 | 艺术学 | 艺术学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艺术学 | 艺术学 | |
运动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 |
运动康复 | 教育学 | 理学 | |
康复治疗学 | 医学 | 理学 | |
运动与公共健康 | 医学 | 理学 |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师资队伍包含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NAK)外籍院士、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独立理事、美国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控中心(CDC)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原主席、国际软式网球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等高水平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中多人获得“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 教师队伍中包含世界冠军、运动健将,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1个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职工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
类别 | 姓名 |
---|---|
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 | 刘宇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刘宇、周成林、王茹、陈佩杰、陈安涛、黄海燕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陈佩杰、毛丽娟、郭玉成、庄洁、黄海燕、陈安涛 |
国家级教练员 | |
上海市领军人才 | 刘宇、施之皓、李海、高炳宏 |
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 |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 黎涌明、傅维杰 |
曙光学者 | 陈佩杰、邵斌、张庆文、吴雪萍、邹军、王丽娟、唐炎、刘阳、郑家鲲、王雪强、傅维杰、肖卫华、全明辉 |
浦江人才 | 刘静、庄洁、刘宇、张剑、李建文、任杰、刘东锋、唐建军、王晓慧、吴雪萍、王丽娟、张云崖、丁丽萍、李海、齐超、王小春、张春华、郭玉成、杨倩、郑家鲲、黄海燕、刘阳、王震、肖毅、张莹、王三、张盛、陆颖之、周柳、骆雷、李延超、吴际、栾梦恺、李冉、金鑫虹、冯泽昀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其所属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自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I类高峰学科、I类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各1个。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体育学”获得A+最高等级。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授权类别 |
---|---|---|
体育学 | 0403 | 一级学科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040301 | 二级学科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302 | 二级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40303 | 二级学科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040304 | 二级学科 |
体育管理 | 0403Z1 | 二级学科 |
体育工程学 | 0403Z2 | 二级学科 |
运动康复学 | 0403Z5 | 二级学科 |
反兴奋剂学 | 0403Z6 | 二级学科 |
体育传播学 | 0403Z8 | 二级学科 |
资料来源: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授权类别 |
---|---|---|
体育学 | 0403 | 一级学科 |
心理学 | 0402 | 一级学科 |
医学技术 | 1010 | 一级学科 |
新闻传播学 | 0503 | 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一级学科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1004 | 一级学科 |
应用心理学 | 040203 | 二级学科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040301 | 二级学科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302 | 二级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40303 | 二级学科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040304 | 二级学科 |
体育管理 | 0403Z1 | 二级学科 |
体育工程学 | 0403Z2 | 二级学科 |
体育赛事运作 | 0403Z3 | 二级学科 |
休闲体育学 | 0403Z4 | 二级学科 |
运动康复学 | 0403Z5 | 二级学科 |
体育传播学 | 0403Z6 | 二级学科 |
体育艺术学 | 0403Z7 | 二级学科 |
资料来源: |
专业学位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
0452 | 体育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1254 | 旅游管理 |
0454 | 应用心理 |
1251 | 工商管理 |
资料来源: |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
高峰学科 | 体育学 |
高原学科 | 心理学 |
IV类高峰学科 | 反兴奋剂上海研究院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建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
专业名称 | 入选年份 | 级别 |
---|---|---|
运动训练 | 2019年 | 国家级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2019年 | 国家级 |
运动康复 | 2019年 | 国家级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2019年 | 国家级 |
体育教育 | 2020年 | 国家级 |
运动人体科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应用心理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2021年 | 国家级 |
新闻学 | 2019年 | 省市级 |
英语 | 2021年 | 省市级 |
康复治疗学 | 2021年 | 省市级 |
舞蹈编导 | 2021年 | 省市级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2021年 | 省市级 |
资料来源: |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
线上一流课程 | 运动疗法 | 王雪强 | 陈佩杰、王琳、韩甲、朱东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 | 王茹 | 史仍飞、肖卫华、左群、张蕴琨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电竞赛事现场解说虚拟仿真实验 | 朱俊河 | 杜友君、林毅、李人杰、葛姝含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运动伤害现场急救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 吴卫兵 | 王人卫、徐昕、杨智杰、刘向云 |
线下一流课程 |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庄洁 | 陆大江、全明辉、张春华 |
线下一流课程 | 武术 | 郭玉成 | 丁丽萍、李守培、席饼嗣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国乒荣耀 | 李崟 | 张晓龙、马焕、于永超、郭炜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红色体育赛事的开发与实践 | 陈晓峰 | 陈伟、李海、熊百华、张扬 |
资料来源: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优质在线课程 | 学校体育 | 唐炎 |
线上课程 | 运动心理学 | 王小春 |
线下课程 | 体操 | 蔡玉军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运动营养学 | 王茹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乒乓球 | 施之皓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民族健身操 | 韩春英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健身理论与指导 | 王红英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运动急救学 | 吴卫兵 |
社会实践课程 | 社区健康师创新与实践 | 高炳宏 |
社会实践课程 | 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与实践 | 熊静 |
社会实践课程 | 体育赞助与广告 | 沈佳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运动员知觉能力智能交互训练虚 拟仿真实验 | 王小春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马拉松心源性猝死解剖生理机能 变化虚拟仿真实验 | 刘向云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马拉松赛事竞赛管理与市场营销 虚拟仿真实验 | 李海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国际标准舞“教、编、演”三位 一体虚拟仿真实验 | 马古兰丹姆 |
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 国际体育组织与管理 | 刘东锋 |
资料来源: |
中心类别 | 中心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体育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在近三届(2014、2018、2022年)教学成果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上海市级27项;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者 | 其他成果持有人 | 获奖等级 |
---|---|---|---|
中国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唐炎 | 刘阳,蔡玉军,朱政,庄洁,陈佩杰 | 二等奖 |
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陈佩杰 | 唐炎,刘阳,蔡玉军,曹振波,庄洁 | 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
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创建康复体能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毛丽娟,崔艳秋,高炳宏,杨烨,杨涛,朱学雷,王爱斌,陈超,丁海勇,吴瑛,山广,王继红 | 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 陈佩杰、刘宇、王雪强、沈步乙、王琳、张素珍、陆耀飞、王人卫、陈文鹤、刘无逸 | 一等奖 |
交叉融合创新·服务健康中国—运动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
资料来源: |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7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 建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上海高校智库各1个; 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秘书处设在该校,发起成立海南自贸创新体育产业研究院。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
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分中心 | |
体育与健康伦理 E-研究院 | |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 | 体育科学创新研究院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智库 | 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 注:以上名单不全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4项; 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等重点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和20多项课题研发单位,是唯一获得“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
基于双系统假设的认知控制神经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安涛 |
乒乓球运动员动作预判的运动学信息表征机制 | 面上项目 | 周成林 |
有氧运动通过β -HB/GPR109A/PPARγ信号通路延缓机体衰老的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肖卫华 |
感觉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及脑网络机制 | 面上项目 | 王雪强 |
个性化脑网络经颅电刺激对老年人双任务步态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吕娇娇 |
体育舞蹈运动员感知-运动协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金鑫虹 |
篮球运动员动作预期过程中信息整合模式及其认知加工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栾梦恺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感知缺陷的神经表征模式及其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周丽丽 |
运动调控巨噬细胞TWIK2-mtDNA- NLRP3炎症小体通路改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张坦 |
产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肠道菌群介导的鞘脂代谢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周钰涵 |
资料来源: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
国际化推广中武术汉英双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 重点项目 | 朱东 |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视域下我国福利院孤残儿童适应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一般项目 (教育学) | 吴雪萍 |
老龄化进程中语言功能重组的神经机制及精准干预方法探究 | 一般项目 | 庄捷 |
数字赋能社区体育助推“积极老龄化”研究 | 一般项目 | 陈长洲 |
后亚运时代电子竞技体育化改造及文化治理研究 | 一般项目 | 杜友君 |
儿童青少年运动障碍的认知—运动融合干预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 一般项目 | 张斌 |
科学跑步损伤风险因素评估与干预体系构建 | 青年项目 | 李斐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官网数据,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达88万余册,每年订购中外文体育及相关学科报刊600余份,拥有中国知网(CNKI)、读秀知识库和百链云图书馆、Elsevier-SD、Web of Science、Ebsco等电子资源。
图书馆
学术期刊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刊最早的体育专业学术期刊之一; 开设《专题探索》《学术争鸣》《原创成果》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体育学及其交叉学科高水平科研成果; 入选历届CSSCI来源期刊、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体育信息资源中心(SIRC)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奖等。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创刊于2012年5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被SCI、SSCI、MEDLINE、PubMed Central、Scopus、Embase、CSA、DOAJ、EBSCO等检索系统收录; 曾获“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称号; 2016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资助项目; 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建设资助项目。
《中国体育教练员》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科教部和上海体育大学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开设《奥运备战》《张博士心理咨询室》《竞技参赛理论讲座》等特色栏目,曾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
截至2022年底,学校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9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与QS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共19项; 培养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学生; 与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合作共建全球首个、中国唯一的学术中心,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与美国怀俄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分别共建“上体-怀大海外中心”、运动与公共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 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联合培养。
形象标识
校标
学校校标由象征运动场的椭圆形图案和寓意火炬的红色飘带形图案构成,椭圆形图案中央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2”,下方的绿色圆环上为舒同题写的校名字样,其外侧白色圆环上为英文校名字样。
校标
精神文化
校训
身心一统,兼蓄竞攀
办学铭
上海体育大学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潜心探究先进体育学术理念,奉体育为人之完整教育,循“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之思想,倡“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之教风。 学校初创,诸事艰辛,然师生莫不竞相共勉,以苦为甘,一时从教治学靡不斐然向风,凡所举措,屡开国内体育教育新风。
新世纪国昌民阜,树现代体育大学之目标,遵“身心一统,兼蓄竞攀”之校训,夯基础之实、重技能之强,厚积薄发,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治校者当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塑各尽其才人文环境。教师当学高为师,身正垂范,以时代精神践行师职。学生当慎思明辨,砥节砺行,怀广远理想服务社会。
上下一体,万方同心,绍续先贤魂脉,身肩时代重任,薪传体育学术,尽展竞攀气度,彰显更快、更高、更强之奥林匹克精神,向未来之势,耀民族之光。
校歌
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手牵手,相聚绿瓦校园,拥抱明天,似青春年少不变。心相连,你我彼此挂念,期待未来,一起奔向世界之巅。经历风雨是生命的瞬间,兼蓄竞攀是我们的信念,万语千言的默默的,声声呼唤似爱无边。多少年,难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灿烂容颜。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释放我们的青春火焰。我们青春的火焰。 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再牵手,难忘绿瓦校园,无尽的爱,似春雨洒落人间。情相随,你我再看一眼,燃烧岁月,青春无悔似水流年。经历风雨是生命的瞬间,兼蓄竞攀是我们的信念,万语千言的默默的期许,面对未来一往无前。多少年,难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灿烂容颜。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释放我们的青春火焰。我们青春的火焰。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李崟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毛丽娟 |
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 王继红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崔勇 |
党委副书记 | 潘勤、杨玲 |
副校长 | 王陈、唐炎、魏建军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职时间 |
---|---|
范鸿恩 | 1958.04—1966.06 1978.06—1984.04 |
吴宗华(主持工作) | 1984.04—1987.02 |
马如棠 | 1987.12—1994.07 |
胡爱本 | 1994.07—2002.09 |
于信汇 | 2002.09—2005.06 |
虞丽娟 | 2005.06—2010.06 |
戴健 | 2010.06—2018.01 |
资料来源: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吴蕴瑞 | 1952.11—1966.06 |
章钜林 | 1978.08—1984.04 |
陈安槐 | 1984.04—1992.01 |
俞继英(主持工作) | 1992.02—1994.06 |
俞继英 | 1994.07—2002.09 |
姚颂平(主持工作) | 2002.10—2003.12 |
姚颂平 | 2003.12—2009.08 |
章建成 | 2009.08—2013.10 |
陈佩杰 | 2013.10—2023.01 |
资料来源: |
校区分布
上海体育大学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
杨浦校区
杨浦校区
徐汇校区
徐汇校区
松江校区
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体育馆
校园设施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
绿瓦体育书店
绿瓦体育书店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4年 | 入选第二批1000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2023年 | “固定资产内控及绩效专项审计”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
2023年 | 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 |
2022年 | 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培育项目 |
2020年 | 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 |
2019年 | 2019年上海市十大高中生关注本科高校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