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廷筠 编辑
杨廷筠(1557年-1627年),字仲坚,号淇园,教名弥格尔,笔名弥格子。明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中国明朝官吏、天主教教徒。
杨廷筠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顺天府少京兆、江苏学政等官职。后与徐光启、李之藻交友,结识金尼阁、郭居静等西方传教士而领洗入教,并协助传教。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沈㴶奏请禁教后,杨廷筠将其杭州杨宅提供给多名西方教士隐匿,逃避当局驱逐。天启七年(1627年),杨廷筠卒。
杨廷筠为明末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其他融合儒家和天主教,在早期中西文化的接触、交流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其论多宗利玛窦而认天主教与儒学相通,为传教、护教以救世风作舆论宣传。著有《圣水纪言》《鸮鸾不并鸣说》《代疑正续编》《西学十诫诠解》等作品。
别名:弥格尔
字:仲坚
号:淇园、郑圃居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
出生日期:1557年
逝世日期:1627年
主要成就:中国天主教三柱石之一
主要作品:《读史评》
本名:杨廷筠
他曾在北京与利玛窦交往,但没有象徐光启、李之藻那样随耶稣会士研习天文历算。辞官回杭州后,参与东林讲会,同时与在江南的传教士郭居静、金尼阁和艾儒略等往来。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在参观了李之藻父亲的西式葬礼后,决定改信天主教。其作品有《代疑编》、《代疑续编》、《圣水纪言》、《天释明辨》等。
他曾两次辞官退隐。第一次是因为不愿意与兄长同流合污,第二次是因为阉党魏忠贤的迫害。为官期间,关怀百姓,政绩卓著。退隐之后,关心教育,与学术界联系密切。1627年(天启七年)12月高烧,一病不起,于年底病逝(一说1628年(崇祯元年)初)。其家人成员百余人皆从天主教。其世俗著作,除《读史评》及一些序言和诗作外,均遗失;宗教作品都有保留。
杨廷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