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迹石 编辑
血迹石是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沉积岩中常见的石灰岩构成的。这种血迹石是在海底形成的,距今约三亿多年。当时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参与了沉积。在这期间,它们又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便形成了血迹石。以后海底的血迹石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不少血迹石也就脐身于山之上了。工匠在建造皇宫时,又将它们从山上采下,并加工成我们如今所见到的模样。而苏州虎丘一带在一亿几千万年前,是火山喷出的火山角砾,火山灰掉落的山间水盆地。距今七千万年前,才逐渐形成小丘。所谓血染之石,实际上是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中文名:血迹石
性质:沉积岩
形成:外力作用
构成:石灰岩构成
南京血迹石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的明故宫公园,原是明代皇宫的一部分。在公园里有一块平卧的巨石,长2.3米、宽2米、厚0.45米,云纹雕饰,隐约可见。细看石面,中间部分有许多不成形状的淡红斑块,参差错落,相连成条。这就是老南京相传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所溅而成。雨后看血迹石,血色鲜红欲滴,嗅之似犹有血腥味。
“血迹石”在中国还不只南京一处,苏州虎丘也有一块渗血的石头,叫千人石。传说:千人石下即是吴王阖闾的坟墓。吴王修好自己的坟墓后,怕工匠们泄露内情,使自己死后不得安宁,在造好坟墓后,把所有的工匠和知情人都捆绑起来,挨个儿砍死在千人石上。千人石每到滂论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人们说,那是工匠的血当年浸透了千人石之故,一下雨,就渗出来了。淡淡的“血水”,使人们同情那些能工巧匠的悲惨命运,痛恨吴王的残暴行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