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书房 编辑
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中文名:上书房
外文名:The study
拼音:shàng shū fáng
简拼:ssf
注音:ㄕㄤˋ ㄕㄨ ㄈㄤˊ
解释:清代皇子读书之处
史书记载:清代昭连 《啸亭续录·上书房》
上书房篆刻
皇子皇孙们对师傅极为尊重,例如嘉庆帝的师傅朱文正(朱珪)入值上书房十余年,乾隆帝崩,嘉庆帝急召他入京,至京哭临,嘉庆帝执朱珪手哭失声。命值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赐宅第于紫禁城西华门外。后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朱珪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特谥文正。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帝偶查上书房师傅入值门单,发现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里,所有师傅竟都没有到职,乾隆对此师傅失职和皇子皇孙逃学行为极为愤怒,遂召集军机大臣询问,又将旷职师傅狠狠训斥一通,下令将两名满籍内阁学士革职,后来觉得不妥,又采取宽大处理,将两个革职的师傅先打四十大板,仍留上书房行走,以观后效。上书房师傅挨板子,清代历史仅此一次。
清人福格的笔记《听雨丛谈》卷十一中“上书房”一则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云: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庑北向,皇子读书之所也。皇子年六岁,入学就傅。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员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又派一二员副之,谓之上书房行走。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望。每日皇子于卯初入学,未正二刻散学。散学后习步射,在圆明园五日一习马射。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皇子冲龄入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此反复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周而复始,不有间断,是非庶士之家所及也。每日功课,入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自卯正末刻读汉书,申初二刻散学。散学后晚食。每日一朝于上前及皇太后、皇后宫。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
上书房行走,实际上就是清朝时候皇子师傅的副手。清朝人喜欢用“行走”这词儿,大约是就是供驱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当大学士,让他在军机处当差,皇上的谕旨一般会这么说:着赐张三某某阁大学士,赏一品顶戴,在军机处行走。说白了,这“上书房行走”其实不是一个官职,只是说明这人在哪个单位上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