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官制 编辑
隋文帝即位后,即废除北周官制,恢复魏旧制。
朝廷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前三省的长官实际是宰相,后二省则是宫廷内务机构。
尚书省是最高的政务部门,置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为六曹,每曹设尚书一人,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这就是中央的「三省六部」制。
此外,又有二台(御史、都水),十一寺(太常、大理、国子、光禄、卫尉、宗正、太仆、鸿胪、司农、太府、将作)等机构,负责朝廷日常行政事务。
这种制度,基本上沿用到清代。
中文名:改革官制
发生时间:581年
所属年代:隋代
主要人物:隋文帝
中文名称:改革官制
发生时间:581年
所属年代:隋代
地方行政机构方面,则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废郡。
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这不仅节省了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元丰三年(1080)九月,宋神宗针对宋初以来官制的弊病,专门成立一个改革官制的机构——评定官制所,具体实施改革官制的计划。从元丰三年一直持续到五年(1082)完成这一改革任务。
制定寄禄格,改正官名,以原来的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代替原来的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用以确定官僚俸禄及升降品阶的标准,成为新寄禄官阶,原来的寄禄官全部成为宽以官符其实、主管本部门的职事官;改革铨叙制度,规定凡除授职事官,皆按寄禄官品位高低为标准;仿制《唐六典》所载官制,颁布三省、枢密、六曹官僚等制度,按照新制度任命三省长官,事无大小,并由中书取旨,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宰相改称尚书左右仆射,副相称为尚书左右丞,实施新的官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